李安的电影作品 李安携电影新作来到北京 技术与故事从来是一体的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4年后,李安带着他的新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来到北京。11月6日,该片在北京首映,120帧/4K/3D格式在挑战了观众观影习惯的同时,也为以叙事见长的李安披上了技术革新的光环。
在李安眼中,120帧究竟意味着什么?技术与内容究竟怎样融合?未来电影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20帧,不是数字的简单相加
记者:这部电影与您之前的影片在主题上有延续性吗?
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根据一本小说改编的。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它着重描绘的两个场景非常吸引我,一是美式足球比赛的中场秀,另一个是真正的战事。对我来讲这两个场景是人生的两面,非常有冲击力。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种各样的战斗,也都有各自的战斗伙伴,在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的经历特殊境遇的时候,人性中的真相就会突显出来。
人生的安全感、安定感和漂泊感,一直是我电影的主题。我的家庭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家庭,严父慈母。父母到台湾后,在情感上非常没有安全感,因此他们很重视对孩子们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的家庭环境对我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严格的教育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安定的理念。对漂泊感的思考,对安全感、安定感的追寻,是我的电影一直关注的,这部电影也同样如此。
记者:对观众来说,120帧意味着什么?
李安:过去我们看到的电影一般是每秒24帧或者每秒60帧,现在每秒120帧对观众的观影习惯来讲是新的体验,画质会更清晰,有人说演员的毛孔和眼睛里的血管都看得到。
120帧不是数学上简单相加的概念,它可以让观众看到人物的心态、气质,就好像我们看人物的时候不光有台词,还有潜台词,这种东西在2D银幕上是不能呈现的,必须靠技术提供的更多细节来呈现。生活中人的眼睛最多可以看到每秒900帧,当我们离一个人很近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人不仅是“看”,更多的是体会。有人问我120帧是不是有必要,我觉得当一个演员的表演有更多内心的层次给你的时候,当他有更多思绪可以通过细节呈现出来的时候,你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他和体会他,其实是一种尊重。通过细节把人看通透,不仅是画质上的犀利,还能带给观众更多同理心。
记者:技术与内容矛盾吗?
李安:在我的认知里,从来不会有技术是一回事、内容又是另一回事。有人觉得搞技术就是很炫目的,搞内容就要勒紧裤腰带艰苦到不行,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什么样的故事适合用什么样的技术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故事和技术是合为一体的。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它的形式也就是它的内容。
新的技术探索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如果只追求帧数不会讲故事也没用。怎么准确运用技术来做艺术、怎么做好商业上的发行、怎么改变电影的思维习惯、观赏习惯和电影文化生态,这是未来要研究的事。数字电影是非常有潜力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现在我们还停留在运用它的现实性的阶段,将来可能会用到它的抽象性,进而用它拍摄各种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