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赵普 赵光义凭金匮之盟上位 再传给谁?赵普说:太祖错 你还想再错?
关于宋代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毛主席有过一个评价:“光义不知兵!” 他每次派兵出征都要授予将帅阵图以指挥作战,美其名曰“将从中御”,但却常常败北,尤其是在与契丹政权、党项政权间的战争中更是屡屡失利,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只得采取“重内虚外”的政策。
赵光义剧照
不过别看他外战外行,内战却是内行,为保卫皇帝职位玩起政治手段来,那是大大的高人。
之后就是“烛光斧影”的故事了,赵光义即位,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被封为为武功郡王,赵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此时的赵德昭已经25岁了,按说已经完全可以继承帝位了,所以朝中一片质疑之声。
赵光义也是心急火燎,于是对群臣说,此乃是杜老太后临终遗言,兄终弟及。不过空口无凭,总要找点证据吧?就在此时,已经罢相的赵普登场,上奏说:当时太后临终,确实留有遗言,让太祖吸取后周的教训,不要传位于幼子,传位于年龄较大的弟弟,我是当时的记录员,写完之后藏在一个金匮(柜)子里了!
赵光义马上令人去找,还真给他找到了,内容与赵普说的完全一样,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赵光义龙颜大悦,重新安排赵普当上了宰相。
这个事就记载在《宋史》等各大正史里,但人们往往怀疑,这不会是赵光义与赵普造的个局吧?
就算是真有其事,但里面还有个问题,那就是赵匡胤死了赵光义即位,赵光义死了,谁即位呢?因为他还有个弟弟赵廷美呢!
于是这里又有了“独传约”与“三传约”之争。赵光义等人说,当时“金匮之盟”是“独传约”,也就是赵匡胤死后传给他,之后的事没提。但也有史料记载,当时是“三传约”,赵光义死后要传位给小自己十多岁的弟弟赵廷美,赵廷美死后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这样皇位又归于赵匡胤一脉。
赵光义的打算可不是这样,皇位得之不易必须好好珍惜,儿子才是接班人,侄子、弟弟最好想也别想,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他们不会想。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跟随宋太宗攻打幽州。军中有一次夜里惊乱,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处,有人谋议立赵德昭为皇帝。这一下又戳到了宋太宗的痛处,我活着都如此,死后还不翻天?回到京师后,宋太宗很长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赵德昭觉得自己在太宗那里还是有点面子的,于是去给将士们请赏。
没想到一提此事,宋太宗大怒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短短九个字,分量十足,恼怒、忌恨、怀疑、质问一应俱全,意思很明确:你就是想当皇帝,老子清楚无比!
赵德昭觉得这个委屈啊,老爹的江山给了你,现在你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一番羞辱让一个皇子如何能够接受,气愤难平之下,心一横牙一咬,赵德昭回家拿起桌上的水果刀自刎而死。
据说宋太宗听见此事非常惊悔,跑去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大哭着说:“痴儿何必如此?”追赠赵德昭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追封什么也不要紧了,人死了就好说。过了两年,赵德芳也年纪轻轻的病死,太宗赵光义依旧痛哭流涕一场,并且宣布罢朝五天,以示默哀。
影视剧中的赵德芳
接下来就是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了。据史料记载,魏王赵廷美被封为开封府尹,这可是当年赵光义的职位,可见地位之高。但他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被宋太宗斥责。赵德昭死后,赵廷美多有怨言,嫌太宗照顾不周,话传到宋太宗耳朵眼里自然十分生气。据史料记载,赵廷美因惶恐不安,于是暗中谋划在金明池发动政变,后来阴谋泄露,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全家被迁往西京(今洛阳)。但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有人暗中构陷,因为赵廷美根本调不动军队。
后来赵普再次登上了前台,上奏说赵廷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宋太宗对此犹疑不定,到底以后传位于谁呢?于是问赵普该怎么办?赵普回答:“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原来传位于弟就不对,现在怎么能再犯错误呢?赵光义听了大喜,连连称赞,这句话真是说到他心眼里去了。
赵廷美再次被贬,由魏王降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公元984年,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从东京到一个小县城,赵廷美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38岁。
赵匡胤剧照
这《金匮之盟》的真假始终是个谜,虽然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应该是在赵匡胤的儿子们很小的时候为以防万一而做的准备,如果赵匡胤死时儿子已经很大了,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反而可能引起皇室倾轧。赵光义靠《金匮之盟》上位,又亲手结束了《金匮之盟》,宋朝江山终于完全走上了父死子继的正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