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研究会简介

2017-1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5年9月18至23日,在淄博市召开了全国第二次蒲学讨论会.这是继1980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蒲学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这次盛会,以一大批中青年蒲学研究者为生力军.与会代表从信息论.比较文学.系统论角度,对<聊斋志异>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它预示着蒲学研究将开创一个新局面.会上,淄博市副市长王裕民同志,宣布成立蒲松龄研究所,并创办<蒲松龄研究>杂志.(3).1988年10月,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在江苏如皋举办了"<聊斋志异>专题学术座谈会",有20

1985年9月18至23日,在淄博市召开了全国第二次蒲学讨论会。这是继1980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蒲学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这次盛会,以一大批中青年蒲学研究者为生力军。与会代表从信息论、比较文学、系统论角度,对《聊斋志异》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它预示着蒲学研究将开创一个新局面。会上,淄博市副市长王裕民同志,宣布成立蒲松龄研究所,并创办《蒲松龄研究》杂志。

(3)、1988年10月,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在江苏如皋举办了“《聊斋志异》专题学术座谈会”,有20名专家、学者与会,收到论文10余篇。这次座谈会,发展和深化了过去的研究成果。

(4)、全国第三次蒲学讨论会

2005年9月28日,在江苏省高邮市召开了全国第三届蒲学研讨会。会议由蒲学研究专家、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世硕先生主持,来自全国八个省市的40余位专家学者,包括美国学者白亚仁先生出席了讨论会。同时,为配合“中国(高邮)第三届邮文化节”和这次蒲学研讨会的召开,蒲松龄纪念馆在高邮市盂城驿博物馆举办了“蒲松龄纪念馆藏文物书画展”。

此次学术会议和文物书画展的举办,对宣传、弘扬蒲学文化,增进两地文化交流,宣传淄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国际首届聊斋学讨论会

1991年10月18日,由淄博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文化厅、山东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聊斋学讨论会"在淄博宾馆隆重开幕。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苗枫林、省文化厅副厅长孙永猛,山东大学副校长乔幼梅,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希凡和中共淄博市委书记杜祥荣等市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幕式。

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美、英、日、澳四国及国内各地的专家、教授、学者共计70余人。会议组委会主任时立军发言并指出首届国际聊斋学讨论会是在三次全市、两次全国蒲学讨论会的基础上举办的,还谈了聊斋研究的规划及发展融文博、园林、旅游为一体的工作设想。

与会专家学者们宣读了他们从哲学、美学、史学、民俗学等角度对《聊斋志异》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会历时5天于22日圆满结束。首届国际聊斋学讨论会对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扩大对外交流打开了窗口。

(6)、国际第二届聊斋学讨论会的召开

国际第二届聊斋学讨论会:2001年4月19日,由淄博市人民政府、淄博学院、蒲松龄研究会联合举办了国际第二届聊斋学讨论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山东省及淄博市有关部门召开了两届全国蒲学研讨会;淄博市先后召开了十届蒲学讨论会和聊斋俚曲专题讨论会。

在此基础上,1991年10月18日至22日,在淄博市召开了首届国际聊斋学讨论会,取得丰硕成果,时隔十年,召开了国际第二届聊斋学讨论会,一是可以展示世界十年来的"聊斋学"研究成果,;二是为了扩大"聊斋学"研究的宣传。

本次会议由市政府副市长关玛莉为筹委会主任,淄博学院、市各有关部门及蒲松龄纪念馆为筹委会成员单位。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英美等9个国家的外国专家13人,国内专家78人,会议收到论文70多篇近80万字,会议的规模及论文质量远远超过首届,《聊斋学研究论集-国际第二届聊斋学讨论会论文集》也在会上与诸位专家见面。

本次会议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为进一步弘扬和研究蒲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纪念蒲松龄诞辰370周年学术研讨会 蒲松龄研究会供图

【研究会主要学术成果】

《聊斋艺术谈》(雷群明著,1981年, 江西人民出版社 )、《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李厚基、韩海明著,198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蒲松龄评传》(马瑞芳著 ,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聊斋志异与蒲松龄》(辜美高著<新加坡>,1988年,天津古籍出版社)、《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袁世硕著,1988年,齐鲁书社)、《蒲松龄论集》(王枝忠著 ,199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聊斋创作心理研究》(王平著,1991年)、《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李灵年著 ,1992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异史〉校释》(盛伟著,1993年,安徽文艺出版社)、《蒲松龄生平著述考辩》(杨海儒著,1994年,中国书籍出版社)、《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张稔穰著,1995年,山东教育出版社)、《蒲松龄全集》(盛伟著,1997年,上海学林出版社)、《聊斋诗集笺注》(赵蔚芝著,1996年,山东大学出版社)、《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于天池著)、《走进<聊斋志异>的艺术世界》(周先慎著)、《聊斋美学》(吴九成著,1998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聊斋词集笺注》 (赵蔚芝著,1999年,黄河出版社 )、《艺品聊斋》(孙树木著,1999年 ,山东文艺出版社)、《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任笃行辑校,齐鲁书社,2000年出版.

)、《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汪玢玲著, 2003年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从<聊斋志异> 到<红楼梦>》(马瑞芳著,2004年,山东教育出版社)、《<聊斋志异>与川剧聊斋戏》(杜建华著,2004年,四川文艺出版社)、《蒲松龄传》 (林宗源著,2007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马瑞芳说聊斋》(马瑞芳著,2007年,作家出版社)、《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脞说》(于天池著,2008年,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蒲松龄志》(袁世硕主编,2009年,山东人民出版社)、《蒲松龄研究丛稿》(邹宗良著,2011年,山东大学出版社)、《<聊斋志异>中印文学溯源研究》(王力、刘卫英著,2011年,昆仑出版社)、《学习蒲松龄》(莫言著,201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川剧传统剧目集成•神话志怪剧目•聊斋戏》(李致主编,201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