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骂杨荫榆 杨荫榆:“骂”声中的江南烈女
“开盖货”,是鱼米之乡——无锡的一句土话,本义为“不能自食其力、张口要饭吃的东西,多指小孩”,现常指着三不着二、有点痴头怪脑的人,颇带戏谑之意。这与北方人常说的“二百五”和上海人所谓的“十三点”相类似。
1884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声,无锡北门外长安桥的杨老圃家中新添了第六个孩子,他甚为高兴。时为旧历甲申(猴)年,身为律师的杨老圃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出类拔萃,考取功名,是故取名申官。这个“开盖货”不是别人,正是杨荫榆。
但是杨荫榆自出生后,并不受家里人待见,尤其是她的生母。原来杨家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长得很漂亮,父母十分疼爱,而杨荫榆生下来有点“鼻子向着天”,这与常人眼中清秀的女儿貌不相称。杨家二女儿虽说长相一般,但会讨父母欢喜,不善察言观色的三女儿杨荫榆自然受到母亲的冷落。
1901年其母将她许配给当时寓居在无锡的一户蒋姓少爷。当时杨家定亲只求门当户对,并未摸清蒋家的底细,直到洞房花烛夜的那天晚上,杨荫榆才见到那位少爷, “老嘻着嘴,露出一颗颗紫红的牙肉,嘴角还一直流着哈喇子”,原来是一个低能的傻子。
性格刚烈的杨荫榆,怎能忍受这样一桩荒唐的婚姻?当晚就进行了抗争,抓破了新郎的脸,第二天一早就返回娘家。这在当地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后来婆婆亲自上门来接,杨荫榆对婆婆还是有几分惧怕,就躲进其嫂子(杨绛的母亲)的房间,婆婆也不客气,直接冲了进去把杨荫榆揪了出来。
弄到如此地步,杨荫榆并不服输,往地上一坐,声明她再也不回蒋家,婆婆见状也没办法,只是骂道:“你这个‘灭门妇’!”然后悻悻然地夺门而出。原来蒋家少爷是个独子,本以为这桩婚事可以延续蒋家香火的,这样一来杨荫榆也算断了蒋家的根,与夫家彻底断绝关系。
这一年,杨荫榆只有18岁,从那以后,她终生独居,再也没结过婚。
1902年,其兄杨荫杭(杨绛的父亲)从日本回国,在无锡创立了锡金公学,这是一所培养近代师资和科技人才的新式学堂。杨荫榆与其二姐一块入学,并学习数理知识,也渐渐接触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后来她转到苏州的景海女学堂学习,这是所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
在景海女中读了两年,她又在其兄的资助下孤身一人去上海务本女子学校就读。这是一所培养独立的新女性的私立女子学校,与蔡元培所办的爱国女校齐名。通过在务本女子学校四年的学习,她更加意识到解放妇女运动及兴办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为她后来从事教育教学、执掌当时中国女子教育的最高学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驱羊运动”始末
正如很多文章所提及,人们所知道的杨荫榆源自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他痛斥她任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9币范大学前身)校长时,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激起进步师生的强烈反对,进而导致“驱羊(杨)运动”的爆发,即我们所熟知的“女师大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