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叔平的儿子 经叔平:我国非公经济发展的功臣

2018-03-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开放的方针政策,欢迎外商投资的领域等.他用流利的英语进行富于感染力的演讲,吸引外商到中国投资.办厂.有一次,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张经叔平和英国前首相希思.中国时任驻英国大使胡定一在希思家的花园里散步的照片,标题中称经叔平为"中国经济大使".后来,"经济大使"的美誉便流传开来. 1989年经叔平还积极为大上海出招,牵头创建了"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请外国著名企业的领袖人物当顾问,为重振大上海雄风出谋划策.经他牵线搭桥.积极组织,21位来自世界

开放的方针政策,欢迎外商投资的领域等。他用流利的英语进行富于感染力的演讲,吸引外商到中国投资、办厂。有一次,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张经叔平和英国前首相希思、中国时任驻英国大使胡定一在希思家的花园里散步的照片,标题中称经叔平为“中国经济大使”。

后来,“经济大使”的美誉便流传开来。 1989年经叔平还积极为大上海出招,牵头创建了“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请外国著名企业的领袖人物当顾问,为重振大上海雄风出谋划策。

经他牵线搭桥、积极组织,21位来自世界11个国家的企业巨头组成了“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为上海改革开放出谋划策。如今每年一次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已经成为推动上海发展的盛事。

正是在经叔平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下,许多跨国公司相继踏上了来华考察投资发展之旅,其中很多公司如今已在中国安家落户。2004年7月7日,英中贸易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时,向对英中贸易和英中关系有着杰出贡献的10位中国人颁发“破冰先锋”奖项,经叔平就是其中之一。

卸下重担后“老球迷戏痴”重拾爱好度幸福晚年 2006年1月22日,新春到来之前,温家宝总理看望了3位党外老同志,雷洁琼、孙起孟,还有一位就是经叔平。

当时经叔平虽久病在床,但面色红润。温家宝给经叔平送上一个大果篮,关切地询问经叔平的身体和生活情况。温家宝一直紧握着经叔平的手,动情地说了一段话:“您为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一生跟着党走,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参与了改革开放,并费尽心血。

您为民生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做了贡献,非常重视银行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温家宝还特别提出一点:“你一直关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去年发布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个政策是不会改变的。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不少获奖者是民营企业。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经叔平频频点头,当温家宝祝他早日康复时,他还合起双手,向总理表达节日祝福。 从花甲之年重拾经济工作以来,经叔平又在政治舞台和经济舞台驰骋了20多年。

80多岁高龄的老人能保持这种工作状态,想必与幸福的家庭分不开。对于自己的家庭,经叔平感到非常满意。夫人王征萱总是对经叔平实施“重点保护”,为的是,“让他多做些工作嘛”。

经叔平也非常支持夫人参加社会活动。解放初,王征萱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工商业者家属学习委员会主任,并为华明烟厂夜校讲授两个班的数学课。退休前,王征萱是北京民建中央机关的干部,曾为北京市政协委员。

在经叔平看来,夫人既乐观热情,又细致周到,是自己的贤内助。 “文革”期间,经叔平一家6口曾一度分布6地:经叔平从湖北沙洋干校返回北京,王征萱留在沙洋干校,儿女们分别在内蒙古、黑龙江、玉门油田和云南西林版纳。

年轻时在上海做少奶奶的王征萱在干校却当起了“猪倌”,她还让在上海的姐姐给她寄来了许多有关养猪的书籍,掌握了预防猪疫、接生喂养以至配种等方面的技术,成了“养猪专家”。后来,那些大猪小猪们都只听王征萱一个人的召唤。

干校的同事们都称她“猪婆婆”、“猪奶奶”。 在经叔平的卧室里挂着一张他与夫人王征萱的结婚照,没有当年上海滩流行的婚纱礼服,却别有一番淡雅动人的韵味。 对于自己的健康之道,经叔平曾补充说,“多想事情,人一想事,眼睛就发亮,就有精神了”。

经叔平的不老秘密应该还有一个,就是无身外之物的挂碍。他常说,“我只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不考虑个人的什么利益。假如各方面部得利了,我就觉得我是最成功的,这个是最大的安慰”。

另外,经叔平说心情很重要,“天下事最要紧的是心情要好,并且有信心”。他表示,“我总有这么一个信念,我们经过前30年有过曲折的过程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两个这样结合起来,所以我觉得中国和平崛起是必然的,这个是必然的”。

因此,经叔平觉得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近几年来,经叔平先后从全国工商联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经叔平的生活内容主要是看书,他比较爱看英文原版小说和世界名人传记。

其次是看体育节目,经叔平虽然不是运动员,但喜欢看体育节目,特别是足球、网球、篮球、排球,常常夜里爬起来看球赛的电视直播。” 世界杯足球赛对于足球“球迷”来说是个节日,对经叔平同样有吸引力,用他的话说:“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实况转播不能不看的。

”有时因为忙实在看不了球赛,他就让家人替他录下来以后有时间再看。经叔平可以说是个“老球迷”了,看足球比赛是他自少年时代即始的爱好,“学生时代就爱看足球,那时看足球是爱国主义”。

经叔平忆起那时的上海租界,“中国足球队较少,而外国侨民、外国团体都有足球队,租界的一些外国驻上海驻军也有足球队”。从爱国主义出发,经叔平等学生看足球赛时都希望中国队把外国队打败。

“球迷”经叔平还是个“戏痴”。他不仅喜欢听名派名戏,有时自己还上台唱上一段,过一把戏瘾。由于痴迷于京戏,经叔平年轻时还因“看戏”而发生了几个小故事。 1933年,京剧名家马连良到上海演出,其时经叔平正就读于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

由于学校管理严格,经叔平没能赶上演出时间,他就和一帮小戏迷集体给戏院写了一封信,请求马连良周六下午给他们加演一场。几天之后,他们的信竟然刊登在了上海《新闻报》,马连良真的给这些学生们加演了―场。

还有一次,经叔平为看戏差点和人打起来。那次是在戏园里听杨宝森的戏。杨宝森在台上唱一句,坐在经叔平身后的一位戏迷就跟着哼一句,经叔平几次压住火气,转过身请求那人保持安静。

可那人不一会又情不自禁跟着哼唱,年轻气盛的经叔平实在是忍无可忍,一气之下把椅子竖起来,自己高高地坐在椅子顶部,以牙还牙地冲那人说:“你不让我看,我也不让你看。”场面一下子火爆起来,两人差点动起手来。 每当回忆起这些年轻时的趣事,经叔平总是忍不住开心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