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书法特点 王铎书法的艺术特色
中国书法史上,明末清初的书画家王铎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在明代,他官至礼部尚书,明灭以后,他降清在清朝又做到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成为历史上名副其实的“贰臣”。他的书法亦很特殊,由于清初董其昌书法的盛行,王铎的书法在那一时期显得遗世独立。他的行草在运笔、结体与章法上完全不同于董书,当时许多时髦的书法理念在他那里也根本没有反映。他特立独行,屡屡有佳作问世,让书法的奇异与多变在作品中精妙地呈现着。
我之所以欣赏王铎,是因为在清初董、赵书风的笼罩下,如果没有他的存在,那一时期的书坛将大为逊色。王铎的碑帖中,晋代的高古、唐宋的挺秀似乎都有一些,但更重要的是,他的笔触里始终流露着一种沧桑与忧戚。我想,这与他内心深处的感伤是不无关系的。
中国人的思想体系,不论儒、道还是释,都在宣扬一种忠君的思想,王铎身为“汉臣”,不可能置身于其外。他的书法,实际上让人感受不到自然与恬淡,而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挤压而产生出的一种奇异。这种奇异,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却给他的作品增加了浓浓的氛围与味道。
王铎一生极重古典,可谓古风浩荡。他特别强调“宗晋”,认为“书未宗晋,终入野道”。他始终坚持一种学习方法,即“一日临书一日应索请”,从而让艺术创作与古典保持不间断的交流。他眷恋古典的法度与美感,但在临帖与创作时又常常取意,以至于人们看他的书法时,能深切感受到那种视觉的冲击和多变的颤音。
在书法诸体中,王铎的行草作品传世极多,影响力也极大。他的行草深得《集王圣教序》和米芾的精神传承,形式独特,意味隽永,曾有“胜过二王”之美誉,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有意思的是,看王铎的行草,经常让我想起自己爱读的《聊斋志异》那本书。像蒲松龄那样的人,对人间万物的理解是含有隐喻的,他有无尽的情思却并不直说,而是借助图像与幻影把人间一切彻骨的体验平淡地过滤着。王铎的行草也是这样,他借助空幻的线条与水墨的浓淡表达思想,在平淡中能写出人人心中虽有笔下却无的东西,这是特别不容易做到的。
比如他早期的作品,行笔刚毅,点划重似千钧,反映着他内心深处的一种追求。而到了中年以后,其书法风格元气大伤,本来丰富的人生似乎突然变得没有意义了,他的线条、笔法、气韵经常细若游丝。当然,这些风格的变化丝毫不影响他的高人之处,恰恰相反,有时,书法的神来之笔正是产生于此。
清初的书家中,能冲破董、赵藩篱的人还有傅山。傅山的草书亦美,美得可感可叹,但在笔触与味道上却失于简单。而王铎的书法,则是一种苍凉与成熟的禅意,他流露出的矛盾与感伤使作品达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这种境界,让后世观者倍感精到,为之击节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