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钊颖让球风波 羽毛球让球风波的争议让球风波发人深思
好的制度让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让好人变成坏人。世界羽联在伦敦奥运会采用的“小组出线、交叉淘汰”赛制,存在着运动员可以挑选淘汰赛对手的漏洞。 中国羽毛球的领军人物林丹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世界羽联的赛制滋生了“让球”的现象。“为什么他们制定出来的是这样的赛程?”林丹反问记者,“如果是淘汰赛制,那么一切就会非常正常。问题就是这么简单!”不过林丹承认,这种故意让球的行为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是无法接受的。 丹麦羽毛球男单选手约根森也表示:“不要恨球员,要恨就恨规则。这是国际羽联的错,是规则的错。” 事实上,世界羽联完全可以避免“争输”的出现。即使采用“小组出线、交叉淘汰”的赛制,也可以通过抽签避免“挑选对手”。2010年汤尤杯,世界羽联就出台过这样的规则。
“让球”,这个中国体育的敏感词,其实并非新鲜事物。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一致对外”,为了夺得更多的金牌,本队球员之间“让球”的做法早就存在。 2000年悉尼奥运会,叶钊颖在羽毛球女单半决赛中故意输给了龚智超,但这样“有违体育道德”的行为没有受到任何制裁。 2003年羽毛球世锦赛,女单选手周蜜第一局输给龚睿那后,第二局主动击球下网,早早结束了比赛。记者当时了解到,教练组要求运动员第一局真打,输掉第一局的运动员随后放掉第二局,绝不允许打第三局,目的是为接下来迎战外国选手保留体力。这种办法,中国羽毛球队在其他赛事中也使用过。 这次,在境外媒体的穷追猛打之下,中国队“让球”战术的负面效应十倍、百倍地放大。整起事件中,我们的运动员也是受害者,于洋/王晓理只是在执行教练组的战术。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个别教练,是他们把比赛的输赢看得重于一切,为了金牌做出违反体育精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