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的创业历程 李登海的创业心得
说起李登海,相信莱州人都知道,但要说起李登海的故事,未必每个人都能了解,他是如何实现从2万块钱起步到为国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呢?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热潮下,李登海的创业经历能够给当下的年轻人很多启示。“我一个没有学历的普通农民都能够成功创业,只要具备恒心、敢吃苦、肯下功夫、耐得住寂寞,又有谁不会成功呢?”李登海分享了他的创业心得。
上世纪70年代,李登海担任大队农科队队长,只有一头牛和1.2亩土地。开始他领着8个人,搞高产攻关,为了弄肥料,他带人打炕洞、拆破屋、掏粪池,吃遍了农村三大苦。为了抢农时,收小麦、整地块、播玉米,经常白天黑夜连轴转。
给玉米杂交人工授粉,必须在天气最热时进行。李登海的实验室主要在田间,拱了40多年玉米地,每年为玉米套袋20多万个,还要逐个观察、记录、选择、分析,全凭手工操作。“春争日,夏争时。”玉米授粉最紧张的时候,他的作息时间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呆在玉米地里一天,经常只吃一顿饭。为赶夏天中午最佳授粉时机,要冒着40度的高温钻玉米地,一个中午下来,全身一层白花花的盐碱。
拿着2万块钱起步,李登海从1972年开始,在我国玉米单产只有一两百公斤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118代选育,在全国率先育出了亩产达700公斤、900公斤、1100公斤、1400公斤、1500公斤的高产玉米杂交种,先后七次创造我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一次创造我国春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八五”、“九五”期间,李登海育出的玉米种种植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最高年份种植面积的占43.5%,全国种植的5株玉米种有2株是登海育成的。这些品种累计增产1000多亿公斤,为国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