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平和宋世雄 是由宋世雄和孙正平为您解说的

2018-0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黄健翔在央视已经工作了12年,也成为中国公认的最出色的足球解说员.很难想象没有了黄健翔解说的足球比赛还怎么看下去?靠漏洞百出的韩大嘴?靠沉闷无聊的刘建宏?还是靠已经退休的宋世雄?我看也只有靠张斌和段暄来撑撑门面了.黄张组合(黄健翔与张路)一直被我认为是迄今为止国内最为专业的解说组合,他们的精彩解说一张一弛.各有千秋.相得益彰,给足球比赛注入了更多的精彩元素.而如今,这对组合恐怕再难以连诀.我不关心黄健翔离职的原因,也不关心他的所谓做秀和绯闻,我甚至不是他的什么粉丝,我只是站在一个纯纯粹粹的球迷的

黄健翔在央视已经工作了12年,也成为中国公认的最出色的足球解说员.很难想象没有了黄健翔解说的足球比赛还怎么看下去?靠漏洞百出的韩大嘴?靠沉闷无聊的刘建宏?还是靠已经退休的宋世雄?我看也只有靠张斌和段暄来撑撑门面了.

黄张组合(黄健翔与张路)一直被我认为是迄今为止国内最为专业的解说组合,他们的精彩解说一张一弛、各有千秋、相得益彰,给足球比赛注入了更多的精彩元素.而如今,这对组合恐怕再难以连诀.我不关心黄健翔离职的原因,也不关心他的所谓做秀和绯闻,我甚至不是他的什么粉丝,我只是站在一个纯纯粹粹的球迷的角度来表达我对黄健翔离开央视的感受.

如果有朝一日世界杯或欧洲杯,抑或是意甲、英超、德甲的转播权不再只被央视垄断,如果黄健翔另投其他电视台仍然从事体育节目的转播工作,我仍将会继续听他的解说,因为他的解说富有足球味!

而足球本身就是勇气、力量、智慧与激情的代名词,如果你的解说像做报告或上课,而毫无激情可言,那么我宁愿选择将电视声音调为静音而静静欣赏足球本身的魅力.

作为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国家机关,留不住像黄健翔这样的人才我一点都不感到稀奇,因为是体制所不容,因为是舆论氛围与传统观念所不容!任何一个有真才实学及创新精神的人都带有强烈的个性,而作为央视这个国家电视台显然是无法允许像黄健翔这样的逆反派,他们需要的是像孙正平、宋世雄们的中规中矩的解说员,不需要解说员发表过多的个人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只需要解说员像一台机器一样客观的表述比赛现场的状况而已,这样的机制和潜规则黄健翔显然是不适合.

历来智者孤独,直者痛苦,因为他的率性而为、因为他的卓尔不群、因为他的敢说真话,所以会遭到这个主流大环境的排斥和诋毁,黄健翔如此,千千万万个黄健翔其实也如此.

黄健翔离开了央视,离开了喜爱他的观众,我能做的也只是在观看足球比赛转播时关掉声音而已hh

这次在家门口举办奥运会,可以在不考虑出国采访名额限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转播优势,中央电视台将投入3个开路频道、1个高清频道和4个闭路频道,连续播出3700至3900小时的奥运节目。转播范围也更加国际化,以往中央电视台只是转播有中国队参赛的项目,没有中国元素的内容一般不转播,“这次我们转播的有相当一部分全是外国运动员参加的项目。”这一连串的史无前例,让孙正平每天都兴奋地期待着。

在悉尼“偷发电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孙正平也将毫无悬念地出任开幕式的解说。

类似的情况,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也发生过,虽然奥运报道组去了西班牙,但因为条件有限,没有演播室,整个奥运会期间,解说员都没出镜。当时的解说任务非常重,大家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加之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各种情况也不十分了解,在解说当中常常只能应付。

其中马拉松赛由韩乔生解说,他对当地的沿途风光不了解,也不懂西班牙语,有很多时候没什么话说,节目录到一半时,隔壁机房的同事竟然听到了呼噜声,韩乔生睡着了。同事赶紧把他叫醒,继续节目录制。

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孙正平一个人解说开幕式。转播间里,紧挨着中央台的是香港TVB电视台,“每一家的转播席都差不多大,但人家加了两个灯,主播身边坐了两位美女,据说是香港的艺人,镜头向场内打过去,背景就非常漂亮。

再看我们这边,头上方只有一盏小灯,我孤零零地坐在那儿,戴着耳麦说话,镜头是来自一架高角度俯拍的单机,有时候我还需要仰起头。后来有同事开玩笑说,那势就跟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面的李侠偷发电报的情景一样。”

这种心情,不只孙正平一个人有,“2008奥运央视解说国家队”的81个成员也都如此。奥运将近的这段时间,表面上,大家看起来似乎跟以往没什么两样,“但只要一张口,全都是奥运,以前闲聊时,大家可能还聊聊韩剧,聊聊天气,聊聊股票,可现在,几乎所有话题都跟奥运有关。能看出大家心里还有些紧张、压力,比较亢奋,也很期盼。”队长孙正平说。

这81个队员里,包括央视第一代体育解说员,已经退休的69岁的宋世雄,“请宋老师出山解说乒乓球和女排,希望能唤起中年以上体育迷的共鸣,何况他是女排五连冠的见证者,当之无愧胜任此职。”

孙正平正式接触播音工作,是在山西插队时。恢复高考后,在山西大学体育系上学期间,孙正平的播音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地方举行比赛或有各种活动时,都会找他去播音。当时的播音内容,一是有关赛事通知、比赛成绩;再就是在赛场上播观众注意事项,提醒大伙儿不要起哄、打闹、大声喧哗、退场时不要拥挤等。

孙正平还有一个叫得更响的名头儿:孙开闭。

孙正平有一个叫得更响的名头儿:孙开闭。由他来解说开幕式或闭幕式几乎成了一种定式

“备战奥运期间,会给他们大量的机会,让解说各项目的主持人随队集训、比赛,深入队伍采访。7月底,我们把队伍集中起来进行最后的统一培训。例如,对口径的把握,对政策的把握,以及对情绪的把握。我们还请了外交部、中宣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的有关人员来给解说员讲课,提高大家的政策水平。”

原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现北京奥林区克转播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马国力说:“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是观看人数最多的,也是政治意义最重要的舞台,我对开幕式的解说员就一个要求:稳稳当当,别出错误。孙正平就是一个让我不担心他会出错的人。

在开幕式上,不需要你抑扬顿挫,也不需要你即兴发挥,实际上,在开幕式的解说上,你说错一句话,大家就能记上你好几年,而且他们记住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的电视台,所以开幕式解说其实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的潜台词是:你绝对不能出错。”到现在为止,在马国力的记忆中,凡是孙正平解说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从来没有出过任何错误。

在中央电视台,孙正平的辈分是“哥”,三四十岁的叫他孙哥,二三十岁的也称他孙哥。“体育新闻部有个小伙子,他父亲年轻时和我一起在山西插队,我们是以哥们儿相称,可他儿子见了我,也叫我孙哥。”

现在要提高政策水平

最简陋的是1984年第一次转播奥运会,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因为报道权太贵,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一起出钱购买奥运会的转播权,香港TVB出钱最多,所以,很多国家和地区电视台都不去洛杉矶,而到香港TVB电视台制作节目,中央电视台共6个人去了香港,在香港电视台里看着电视画面解说,那会儿国内还没有网络,信息也不发达,我们对洛杉矶奥运会的总体情况了解甚少,开幕式是由宋世雄老师解说的,因为对美国文化也不太了解,对开幕式的创意内容更不了解,又没有提供解说词,其中有15到20分钟,宋老师没怎么说话,他的原则是:如果不知道,宁可不说,也不能说错。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开幕式,当时宋世雄还没退休,领导决定由宋世雄和宁辛搭配解说。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比较长,光是运动员入场就要两个小时,宋世雄和宁辛准备了很多资料,说得也很辛苦,结尾时,由宁辛说结束语,于是,全国人民都听到了下面这句话:“感谢您收看第26届奥运会的开幕式转播,是由宋世雄和孙正平为您解说的。”

从198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至今27年,“没有我没有参与过解说的体育大赛”。孙正平的工作履历表上,写着六届奥运会、五届世界杯足球赛、六届亚运会和全运会,以及不计其数的大小运动会的赛事。这样的纪录,至今在中国还没有被打破过,即使是他的老师宋世雄。

但凡孙正平参与解说的大赛,大部分是由他来解说开幕式和闭幕式。“很多运动会,中间比赛我都未必解说,只是为了开幕式和闭幕式才跑一趟。”时间一长,孙正平成了解说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专业户。在很多人心里,由孙正平来解说开幕式或闭幕式几乎成了一种定式。

那时,孙正平是中央电视台惟一的体育解说员和播音员,因为宋世雄的人事关系一直属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每次有赛事时都是把他“借”过来进行解说,宋直到1984年才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有人说,在老一代解说员中,宋世雄的解说是“稳健派”,韩乔生则是“敢言派”,孙正平的解说风格介于他们二者之间,既保持稳重,又不失灵活。刘健宏等年轻一代的解说特点则是“专”。

成为一名体育解说员,是孙正平在小学作文里写下的愿望。大学将毕业时,他开始向中央电视台毛遂自荐,在长达5年的努力下,1981年,孙正平终于圆了自己的梦,走进了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