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淑湘老公 白淑湘:忆古雪夫老师
有天早上,古雪夫看到了我在窗台上擦玻璃,马上就急了,并且找到学校领导问:"你们要培养的是擦玻璃的白淑湘,还是演白天鹅的白淑湘?"专家的这些话,很有意思。
白淑湘
我12岁时,考进了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那时学习的是中国古典舞和现代舞,芭蕾舞学得少一些,并且不是很规范。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了,我们这一拨孩子,一心想要去北京,幸运的是,到北京之后,我们都考上了北京舞蹈学校,我被分配到了三年级,在这里才开始正规的学习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古典舞。
那时候什么都练,也真的是拼命去练。上完芭蕾舞课,马上接着上古典舞课。古典舞中的"拉山膀"、盘腿的"鹞子翻身",当时都是扶着把杆做的,跟芭蕾舞一样。
我们还幸运地赶上了乌兰诺娃到北京来演出,跳的是《仙女们》中的双人舞。1957年,保加利亚的艺术团也来演出过,我还跟他们学了一段《仙女们》的双人舞。
1957年分科了,我学了芭蕾,就到欧洲舞剧系去了。直到这时候,我们才开始立脚尖。也是1957年,苏联专家古雪夫老师来了。在前苏联,他是列宁格勒的芭蕾大师,还钻研过布农维尔,因此,可以把丹麦流派的东西也吸收进来。当时,组织上决定排演《天鹅湖》,古雪夫老师到课堂上看完我们练功,就把我选上了。就这样,我和刘庆棠成了《天鹅湖》双人舞六对候选人中的一对。
那时候,我们赶上了"除四害"和"打扫卫生"的活动。"除四害",就要上房檐去抓老鼠;"打扫卫生",就要上窗台去擦玻璃。有天早上,古雪夫看到了我在窗台上擦玻璃,马上就急了,并且找到学校领导问:"你们要培养的是擦玻璃的白淑湘,还是演白天鹅的白淑湘?"专家的这些话,很有意思。
古雪夫排《天鹅湖》之前,曾把所有人,包括演魔王的李承祥他们,都集中在一块,给我们讲历史,讲剧情。他说,《天鹅湖》是德国的故事,发生在德国的某个地方等等,而在我们这个版本中,公主开始是人,到了序场,才变成了天鹅,最后经过一、二、三、四幕,到了尾声,又恢复了人形。
那个时候,我们听音乐时,连一个乐句都记不住,做动作还要咬住拍子,因此,当时的钢琴伴奏朱老师每天都要给我讲音乐。那时候,为了练好fouetté(挥鞭转),脚趾头断了都不知道。尽管脚疼,也要忍着,一边听音乐,一边跟着专家学,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一遍接一遍地练,就是那么硬拼下来的,所以,在我们的记忆里,当时并没有感觉《天鹅湖》是非常美的,只是感觉它是非常累的。
由于我之前在东北就学过表演,演过话剧和歌舞剧,到了北京舞蹈学校之后,也上过表演课,中央戏剧学院很有名的老师曾来讲课,讲过规定情节中,人物出场时的思路应该怎么样,感情线应该如何调动出来等等,因为有这么点基础,而且用上了,所以,教我们基训的伊琳娜专家曾经说:白淑湘这么快就能完成《天鹅湖》的演出,真是个奇迹!
我觉得,古雪夫等专家把苏联先进的舞剧经验都教给了我们,包括舞剧剧本的结构、舞蹈演员的挑选、舞蹈段落的编导和排练、全剧的走台等等。《天鹅湖》演出之后,我们才知道了什么是舞台美术……那时候,哪知道什么叫舞台布景啊?侧场呀、四道光呀、顶光呀、对光呀,这些灯光技术都不懂,都是苏联专家一步一步地教出来的!
我们当时总是听到古雪夫在叫:老郝、老郝,要这样,要那样,明白吗?我们就是这样学出来的!老郝是当时的电工师傅,后来成为舞台上管灯光的技师。
1958年6月30号,古雪夫给我们排的《天鹅湖》首演,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看了。后来,他还给我们排了《海侠》和《吉赛尔》。可以说,这三部经典芭蕾舞剧为我们中国的芭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间的1959年,他还指导我们排演了中国题材的舞剧《鱼美人》,可谓功不可没!
古雪夫专家很会教学,他把这些好东西都拿给了我们。考虑到中国人既爱看戏,又爱看舞,他把我们喜欢的、戏剧性强的舞蹈都拿了过来,并且在《海侠》的第三幕,还加入了杂技,而原版的《海侠》中,是没有杂技的。而且,他没有请专业的杂技演员,全是由我们自己演的。
此外,他还加入了中国的武功,但他都把它芭蕾化了。因此,我们当时就在芭蕾中做过虎跳、翻过跟头,用过这些中国的武功技巧。这些对我们后来在创作《红色娘子军》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者系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中国舞协主席,本文发表时有删节,题目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