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江苏 李强:江苏制造转型升级打造产业地标 叫响江苏品牌

2017-1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nbsp&nbsp&nbsp&nbsp"越是特色的东西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省委书记李强在全省制造业大会上强调,我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都有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先研究透,然后找准方向.明确目标,下功夫做大做强做特.重点要做到"两个着力":着力打造产业地标.着力提升产品品质.&nbsp&nbsp&nbsp&nbsp地标代表的是一种高度.一种强大

    “越是特色的东西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省委书记李强在全省制造业大会上强调,我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都有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先研究透,然后找准方向、明确目标,下功夫做大做强做特。重点要做到“两个着力”:着力打造产业地标、着力提升产品品质。

    地标代表的是一种高度、一种强大竞争力,表现为产业的区域标志性、行业标杆性。正如大家一提到钟表就会想到瑞士,一提到相机就会想到日本,一提到刀具、汽车就会想到德国。江苏要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一条重要路径是:各地从本地实际、产业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推进特色产业突破发展,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

    事实上,近年来,江苏一些城市在着力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有些已经初见成效,有的则尚未开花结果。而在全省上下,一个共识正在形成:培育地标特色产业,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搞起来、见成效的,需要恒定持久的定力与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用力培育发展。

    从决定发展纳米产业开始,苏州的纳米之路已走过10余年。“苏州决定发展纳米技术产业时,也有些人不太理解,将纳米技术产业提到如此高度的少之又少。”苏州市科技局局长张东驰告诉记者,园区在2006年便与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创建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前瞻性的眼光加上“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成就了苏州工业园纳米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全世界共有8个纳米产业区域,苏州是其中之一。

    常州,用5年时间集聚了全国50%的石墨烯企业,创下了10个“全球第一”,被称为“东方碳谷”;经过十年的创新和实践,位于泰州的“中国医药城”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正在进入发展收获期、快速发展期……

    集群发展是培育地标特色产业的重要途径。记者注意到,在全省制造业大会上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就特别强调:要按照链式整合、基地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要求,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针对苏南5市,上述《实施意见》分别明确了各自的产业集群特色:南京市将牵头建设软件及信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无锡市牵头建设集成电路专用设备、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常州市牵头建设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光伏)、新材料(石墨烯及应用)等产业集群,苏州牵头建设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镇江牵头重点建设航空航天、新材料(碳纤维)产业集群。

    江苏制造要做强做特,提升产品品质是另一着力点。制造之美,美在品质;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世界公认美国、德国是制造强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产品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指标均处于一流水平。要打响“江苏品牌”,必须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崇尚精益求精,推动江苏制造进入质量时代。

    如何提升制造品质?李强提到两个关键词:一是标准,“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一是品牌,“品牌是企业的命牌,是产品质量的外在形象和重要标志”。

    总的看,江苏企业对标准的重视还不够,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强。但在全国金属线材行业连续27年排名第一的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却深深体会到“标准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法尔胜”先后主持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7项,2011年代表中国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钢丝绳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目前正在主持制订国际标准两项,指导国内同行修订国际标准3项。

    “法尔胜”首席质量官朱维军告诉记者,开始以为秘书处只是个牌子,但慢慢发现,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是多么有价值的一件事:首先,这证明你站到了全球技术的至高点;同时,在国际标准讨论过程中,你可以搜集全球的行业信息;第三,通过把标准门槛提高,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也消灭了一批达不到标准的生产企业。

    省政府刚刚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对加强质量和技术标准建设、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分别制定了专项鼓励政策。比如,对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单位,省级相关专项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和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和全国质量奖、江苏省质量奖的单位,省级相关专项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对境外商标注册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省级相关专项给予奖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