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云的老公 玉米妹张倩云的真实故事
歌在高天的流云里回荡 倩云在家帮助父母种了几年玉米后,虽然给父母减轻了身体劳累,可是收入还是不见长。她老想着在外面找点事做,多挣点钱给父亲治病。自己利用空闲时间来到附近王坪的一家饭店找了一份工作。在饭店做服务员,每天要去后厨帮忙择菜、洗碗。
生活的劳累压得她似乎有点儿喘不过气来,但是,倩云从没有感觉到什么是压力。因为她在帮父母缓解拮据生活的同时,唱歌又成了她唯一对劳累的释放,早也唱,晚也唱,洗菜也唱,洗碗也唱,歌声让她的心灵永远充满阳光和朝气。
在饭店一干就是两年。这期间,她时常在休息时唱唱歌,调调嗓子。采访中她对我们说:‘其实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调嗓子,只是觉得自己很喜欢那样做’。饭店有时承包一些红白喜事。
按当地习俗,东家要请一家或大或小的歌舞团前来演出。当倩云看到台上的演员纵情放歌时,她的嗓子就会蠢蠢欲动。她就问歌舞团的老板能不能给她一次上台唱歌的机会,歌舞团老板看着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的打工妹时,便问:“你为什么要唱歌?”“我从小喜欢唱。
”说完眸子里充满渴求,老板见她如此酷爱,就给了她一次唱歌的机会。当倩云在台上唱完时,观众们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是第一次,第一次上台唱歌,第一次听到台下潮水般的掌声,倩云心里激动、高兴。
也许,就是这一次,让倩云在潜意识里改变了想法。也就是这第一次,更加奠定倩云走上唱歌之路的信心。 在以后的岁月里,从那次上台演唱后,老板也因她的歌声和倩云有了联系。没次一有演出唱歌的机会,就联系倩云,还意外地能拿点报酬。
对于倩云来说,在精神上得到了释放与安慰。经过参加了几次红白喜事的演唱,她也仿佛明白了些什么,于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己主动去找当地一家婚庆公司。到了这家公司,因为自己从小只是喜欢唱歌,并未受过任何老师的专业指导,就连课本上的简谱都不会拼唱,老板只让她做一些后勤工作,工资也不高。
虽然在婚庆公司不能如愿登台演出。但是,倩云却多了一个“心眼”。她跟着那些受过专业素质教育的哥哥姐姐们揣摩。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她加入了舞蹈队,便在舞台上亮出了歌喉,她的嗓音吸引了众多观众。当时她想,只要能上台演唱,那就是愿望实现了。采访中,当她给我们讲这些时,脸上依旧荡漾着纯真和甜美。
歌在湖南卫视一夜走红 在婚庆公司的她,虽是民间不起眼的小演员,但是她的歌声越来越动听,唱歌的技巧也日渐纯熟,人们也越来越熟悉她的名字。有时候,朔州市及各县区会举行一些比赛,像倩云这样唱歌的孩子很多,他们都会在父母的陪同下,东奔西走跑比赛,唯独年龄最小的倩云只身一人在比赛中过关斩将。
有一次,倩云去参加朔州市举行的歌唱比赛。在比赛第一轮结束后,倩云接到母亲从邻居家打来的电话,说父亲在雨天里跳水,摔倒闪了腰。
让倩云买点药回来。倩云听到后,对父亲的身体十分担心焦急。“再过三天就要进行第二轮演出了,到现在啥都没有准备呢!”心情很矛盾。百善孝为先,对于倩云来说,父母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任何人和事都无法替代的。
倩云回到怀仁农村,照顾着父亲,父亲看着倩云忙里忙外的身影,不由得心酸。他知道,女儿从小就喜欢唱歌,唱歌成了她生命不可缺少的养分。父亲强忍着疼痛在院子里做着各种健身动作,说,“倩儿,你看爸的腰好了,真好了。
”倩云在父亲的身边走了好几圈,确定了父亲的腰疼真的好了后,便急匆匆赶往朔州参加比赛。也许是天赋,也许更是一种坚强,在那次比赛中,倩云歌声圆润饱满,获得了一等奖。从此,她在演艺路上抬起了一只脚。
接下来在各个县区应邀参加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山阴县举行的青年歌手大赛中,她又夺得冠军。怀仁县举行的各种文娱活动,必有倩云参加,此时的倩云在朔州市文艺界已小有名气了。倩云对当时的状况已经很满意了。
她终于真正减轻了父母肩上的生活重担。父亲再也不用为多花一块钱而拒绝买药,母亲也可以到市场上买一件30元的凉衫了。当她看到父母高兴的笑脸时,她便有了一个执着的信念:‘唱歌的路一定要走下去。’怀着这样的决心,不论春夏秋冬,总能听到倩云高亢、圆润的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