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皮”画家的光头情结——方力钧作品《第二组No 2》赏析
在当今的中国美术界,方力钧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的腕级人物。
出生于1963年的方力钧是中国新生代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被当代艺术评论家栗宪庭称为"玩世写实主义"。这缘于方力钧自1988年以来在一系列作品中所创造的"光头泼皮"的形象。他本人是光头,他的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也全是光头,光头,成了方力钧作品的标志,更成为一种经典的语符。用泼皮幽默来描述方力钧和玩世写实主义的特征,是栗宪庭把中国的一个处世俗语引作为文化概念,含义兼有玩笑、痞气、放浪、无所谓,看透一切意味。
方力钧的作品《第二组No.2》(《打哈欠》)曾在1993年被《时代周刊》以中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一期用作封面。画面画了一个穿T恤衫的人张着大嘴像要呼喊,而呼喊的原因则让观察者难以洞察,不清楚究竟是呼唤、命令还是惊叫,而后面则是四个表情麻木的人。
无论是呼喊的人还是表情麻木的人都显得极其无聊,使画面表露出一种无意义感觉的情绪,而带有泼皮感的光头加上无意义表情,就形成一种以无意义消解现有意义系统的带叛逆、嘲讽意味的形象。
画面的背景是飘着丝丝白云的蔚蓝天空。这些空旷的场景代替了最初人物背景的堵塞处理,作为一种意象,它实际上表达了一种从内心压力中自我解脱的感觉。既不屈从意识形态,也不采取对抗的方式,这种泼皮式的滑稽、无聊的形象,便成为一种"事不关己"和"不在场"的角色,使自己在内心获得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作为一种诗意的对比因素,反衬和加强了泼皮与无意义形象的强度。
在技法方面,方力钧强调非表现性的无笔触处理,使画面始终保持一种无情绪性的中性感,表达出平静与冷漠,突出"不在场"的气氛。而画面的色彩则始终倾向纯净、鲜亮,保持内心从自我解脱、净化出的愉悦。
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大量涌进中国,培养了80年代中期出现的’85新潮艺术家群,他们以模仿西方现代艺术为标志,而强调文化批判和从形而上角度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则成了方力钧等第二代艺术家作品的标志。他们抛弃80年代中期对西方各种现代语言模式的模仿,而重新从写实主义——这个近代从西方引进,至今统治中国艺坛的写实主义中寻找新的可能性,方力钧的作品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玩世、泼皮幽默成为方力钧一种在精神上自我解脱的方式,正如他所说:"随着对绘画技术的把握,我迷失了方向,越来越对或者唯美主义或者理想主义或者形式主义迷惑不解,这些对许多艺术家极富诱惑的理由,对我个人而言,越来越苍白。"光头泼皮这个符号的产生,一方面作为一种生存感觉的产物,另一方面,它也是方力钧个人化的形式嗜好———光头在这里是简洁的代名词。
方力钧的油画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声誉和市场的顶峰,他的那些夸张放浪的光头泼皮形象,一度成为西方艺术评论观察当代中国的典型参照。作为中国先锋艺术的代表,其作品受到大批国际知名收藏家和收藏机构的青睐,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