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遗孀王玉玲 叱咤风云张灵甫与娇妻王玉玲
导读:王玉龄,生于1928年。原藉安徽,后迁居湖南长沙。她的祖辈经商,父辈为官。王氏家族承业起家,勤劳节俭,到王玉龄出生的时候,家有良田千顷,三世同堂,人丁兴旺,富甲一方,成为湖南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尤为可贵的是王氏家族严守传统家风,始终保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
张灵甫与王玉玲
1947年5月16日,叱咤风云、骄勇善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率国军第一王牌部队——陆军74师在山东孟良崮与人民解放军决战。危难关头,他同士兵一起饮马尿,喝马血,共度难关。解放军的炮火铺天盖地飞来时,他神情泰然,指挥若定,果敢刚毅,视死如归,用生命践行了"不成功,便成仁"的诺言。阵亡之前,他最放心不下娇妻弱子,特提笔写给妻子王玉龄遗书一封:
"十余万之敌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趋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龄吾妻,今永诀矣!"
从以上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这篇诀妻之言大有秦初汉末项羽与爱妾虞姬在安徽垓下生离死别的痴情与悲悯。有所不同是王玉龄没有象虞姬那样拔剑自吻,而是默默承载起丈夫的遗愿。她含辛茹苦,抚养起不满周岁的儿子;独身一生,谱写了一曲催人潸然泪下的爱情挽歌。
王玉龄,生于1928年。原藉安徽,后迁居湖南长沙。她的祖辈经商,父辈为官。王氏家族承业起家,勤劳节俭,到王玉龄出生的时候,家有良田千顷,三世同堂,人丁兴旺,富甲一方,成为湖南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尤为可贵的是王氏家族严守传统家风,始终保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家人和睦的优良美德,博得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交口赞誉。
可能是因为优厚的家庭条件的缘故,王玉龄秀外慧中,气质非凡,从她年轻时的照片来看,很像三十年代的电影明星。1945年秋,经历了八年抗战的颠沛流离生活,王玉龄随家人回到故乡长沙。刚刚17岁的她,亭亭玉立、俏丽可爱。一天,王玉龄在理发店理发,遇到了一个英俊男子,踏进店门径直走到身后,从镜子里直勾勾地看着她。此人就是张灵甫。张灵甫当年在陆军大学深造,对才貌双全的王家小姐早有耳闻。理发店相遇是他经过打探的结果。这次见面后,已经42岁的张灵甫想尽一切办法,对王玉龄展开爱情攻势。在不断的接触中,王玉龄对张灵甫产生好感。交往了一两个月后准备和张灵甫结婚,但他母亲不大同意,说要找个人保媒才放心。最后是、由当时湖南省**主席薛岳出面担保才成就了这桩旷世姻缘。
婚礼前夕,张灵甫接到升迁令,被提升为南京卫戍区司令,要求即刻前往南京报到。匆忙之下,王玉龄穿着大一号的鞋子,张灵甫穿着借来的西装,在上海匆匆举行了婚礼。婚礼结束当晚,两人坐上前往南京的火车,一个在上铺,一个在下铺,就这样度过了他们的新婚之夜。
1945年10月,《双十协定》签订之后,国共两党矛盾暂时缓解,张灵甫和王玉龄共度半年多的幸福生活,享受天伦之乐。王玉龄偶尔回趟娘家张灵甫都很舍不得,但他从不直接表达。
成了军长夫人的王玉龄依然天高云淡,与世无争。在七十四军(改编前张是七十四军军长)所有的将校官太太中,王玉龄岁数最小但最懂事。好多官太太比她大,有的甚至大很多,但却都没有她宽容和娴静,无论军人或眷属,不分官长和士兵,她都只有朋友,没有敌手。
1946年6月,全国大规模的内战开始。张灵甫和王玉龄平静的生活就此打破。1946年8月,张将军率部队从南京投入华东战场。10月中下旬,他指挥部队和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对垒。华东野战军退到山东后,张率部继续跟踪北进。战场上的张将军还时常给妻子写信,但从不把战火硝烟和牺牲死亡写在纸上。在打仗的时候,他还给玉龄画了一个图样,讲家里的那个院子里什么时候种什么花,要种在什么地方。读着他的信从不让人感到恐惧。
1947年春天,怀有9个月身孕的王玉龄颠簸了7个小时,去前线探望丈夫。回家后不久生下一男婴,她打电话给丈夫报喜,放下电话,她将儿子的照片寄给丈夫,但万万不会想到,丈夫此生都无缘见到他的亲生骨肉。
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向张灵甫余部发起总攻,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74师被全歼,张灵甫殒命于山洞中。
张灵甫死去的消息,一直瞒着王玉龄。直到几个月后的一天,张将军生前部下的杨参谋才来到家中,跪倒在王玉龄面前,告知他丈夫阵亡的恶耗。此时王玉龄才刚刚十九岁。
十九岁对今天的很多人来说,高中还没毕业,而王玉龄在这个年龄却要过着孤儿寡母的艰难生活。她同张灵甫的婚姻总共只有两年多一点,而实际相处的日子还不到一年。一夜夫妻百日恩。短短一年的夫妻生活成了王玉龄一生的宿命。从小到大,无论何时,王玉龄总像一朵花,明媚鲜艳,引人瞩目。这仿佛是她的命,躲不开,也躲不了。美丽的魅力给王玉龄带来了很多大好处和便利,同时也带来了麻烦和苦恼。尤其是她在丧夫之后,她的苦恼更是滚滚而来。爱花之心,人人有之;摘花之人,也非少数。这无主的花儿,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寂寞开无主",可在王玉龄的心中,她是有主的,她依旧思念的是张灵甫,张灵甫活在她的心中。王玉龄始终未再嫁。直到退休才随儿子回到中国。王玉龄用自己的努力证明,红颜不再是悲剧;即使碰上了悲剧,也要让红颜再现青春的美丽和人的魅力。
1949年4月,王玉龄携老母、幼儿去了台湾。作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的遗孀,按理应该得到国民**的优待。但当时大家的日子都很苦,如果不去找老蒋,王玉龄按规定每个月只能领取抚恤遗属的几十斤米。冰清玉洁的王玉龄是开不了"金口玉言"的,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25岁时,张玉龄在她姨夫(台湾陆军总司令)孙立人的私人帮助下去了美国求学。1953年,考入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她上午做文秘工作,下午和晚上到大学听课。通过4年的苦读,王玉龄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了。其后,在罗斯福医院任会计2年,后在五星级饭店———朴拉沙饭店工作3年,最后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21年直到退休。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玉龄的思乡之情越发浓重。
1970年,王玉龄从美国回台湾探亲。张灵甫在的时候,七十四军的人都赞赏她;张灵甫不在了,该军的人更加尊重她。在欢迎她的宴会上,老兵们坐了满满二十桌,一个接一个的端着酒杯、流着眼泪向他敬频频她酒。
1973年秋,周恩来总理从海外华人口中得知王玉龄这些的情况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回来观光旅游,欢迎她叶落归根。同年9月,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她踏上了阔别25年的故土,在北京受到周总理的秘密接见。此后她每年都回国探亲访问,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地由美国来华的华人,仅有她和杨振宁教授。
2005年,由于儿子选择在中国上海经商,她也随之定居上海。王玉龄与张灵甫所生的惟一子女张道宇先生,现亦已年近花甲,浮沉商海多年。他在台湾创办了美菲企业有限公司和美陇企业有限公司,经营童装,生意兴隆。随儿子在上海定居后,王玉龄平时除读书或做其他消遣外,有时还协助儿子搞些商务,间或去西安等地看望张灵甫前妻的儿女。
2007年4月,王玉龄来到孟良崮,在丈夫殒命的山洞里,她放上了一束花环。当她得知丈夫的墓将被建在山洞上时,半开玩笑地提出:"也给我留一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