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的酒》读后感
有时我会思索,是否文人墨客眼中的月亮会别样圆,酒水会别样的回味无穷,假如不是,那么在诗人的笔锋流转间,为何我总能嗅及浓浓酒香,望见明月当空。“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林先生用充满哲思的笔法,终解了我的惑,描述了文人眼中“有哲学的”喝酒赏月。在他的笔下,世间万物都是技术妙绝的酿酒大师,这世间又“无物不可以下酒”。
在此之后,我开始产生思索,月与酒,于诗人来说,究竟是怎样的存在?究竟那些万古名篇中,是月与酒成就了这首诗,还是那些诗篇赋予了此二物意蕴非凡?在诗文中,我觅到了……
那伴诗人度过了客在异乡、孤苦无依的寒夜的明月烈酒。那是一个中秋,月光皎洁撒落满地,诗人与人把酒言欢,通宵达旦,然而当酒入胸怀,却方才发现,这依旧派遣不了心中对弟弟无穷的思念。中秋,这是人们团圆的日子,可我们为什么依旧分隔异地?这月如此圆,如此亮,为什么却照不见离人归?忍不住对空高声询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着问着,忽有对尘世俗人的无尽厌倦,于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念着念着,那一轮圆月印上心头,心中终缓缓释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今之时,重读词句,郁结之气尽散,只余下诗人对世人世事旷达的宽慰。他隐忍着孤寂的寒秋,低头饮下一筹烈酒,哺出的,是以己身不甚圆满之际遇,慰藉世上无论有无缺憾的他人的,酣然感叹。
那与诗人的仕途坎坷、壮志未酬同在同悲的凉月醇酒。那是诗人被贬谪排挤离开长安的第八年,一切却还历历在目,思及此事,正与友人共饮的他诗兴大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不愿成为寂寞无依的圣人贤者,只愿尽情畅饮,心潮澎湃之下,他高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念着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对他人所追逐一生的金钱利益不屑一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太白,这位桀骜孤高,才气横溢的诗人,他也许一世在官场郁郁不得志,却将这样许许多多激扬人心的诗篇留在我们的脑海。他感念着现实不顺,饮下一壶醇酒,哺出的,是缘因一生坎坷而颂出,却豪情万丈不见愁闷的,济世良言。
那见证了诗人的喜不自胜、辉煌鼎盛的傲月浓酒。那是诗人曾最得意的日子,百万大军,驻在赤壁之岸,诗人举杯,在战前的宴会上捧酒敬成行成列的将士,几番豪情下,他颂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完人生苦短的感慨,低头望手中酒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望眼前之景,诗情勃发:“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初知晓曹操时,多半并不以诗人的身份,他是阴谋家,是乱世之枭雄,但这首在他一生得意之时写就的诗篇,却书尽了他的壮志凌云,引人从诗人的笔下,看见了那个真实的诗人自己。他立于高台金座,饮下一杯浓酒,哺出的,是因自身志得意满之时运,而格局广大的,凌云壮志。
那承载了诗人对宇宙无穷的不止拷问的孤月浊酒。那日夜半,诗人正饮酒,收到了友人的书信,看完那友人书信上的一个个高深莫测的疑问,不由举杯而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望着空中高高在上的明月,高声抒发着心中的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后转念一想,这世间值得慨叹者不知几何,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共月同酌,于是转而接上了最后一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从屈原《天问》对上天的拷问,至魏源《海国图志》中对国外文明,科学工业的孜孜探求,从古至今,文人从来不缺少对世界本质的渴求精神。而李白,亦不例外。他静坐于月下余晖中,饮下一壶浊酒,哺出的,是来自于对知识的孜孜不倦,而进而滋生的,谆谆教诲。
现下细细想来,大约是诗与酒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月之间又有不解之缘。假如说酿酒是以米糠为料,以时间发酵,最终成酒,又经历岁月,方增其香,那么作诗便是以所思所感为料,以诗情发酵,成佳作,而后同样经历岁月,方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传世佳作。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也在积淀这胸中无尽诗情,在难眠之刻,望月之时,总有万种情思泛起。酒与月,就这么静静地伴着诗人度过它声明的每一坎坷,每一高峰!互相成就了彼此,万古流传!
大约在岁月长河中,诗人痛饮美酒,而后对月赋下万古诗篇之景,是那时光抹不去的惊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