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长耿彦波女儿大同市长耿彦波背景如何
大同市长耿彦波女儿 大同市长耿彦波背景如何,一条宽阔的马路通向远方,左边是新修的城墙,右边是待拆的居民房。坚守在待拆迁房中的居民断了水,只能骑车接水。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孟祥超
2月7日,大同市市长耿彦波调任太塬代市长。这次调任引发大同市民春节期间上街下跪挽留。市民为何不舍耿彦波?他究竟是什么样的官员?耿在大同主政5年,人们对他的评价截然不同。
在耿力主下,大同市投资数百亿,大力推动古城保护恢复和诸多城建工程。耿也因此被市民称为“大同历史上最干事的市长”。
与此同时,他也被质疑毁坏文物;并因频繁强拆,被称“耿拆拆”、“造城市长”。
一说起耿彦波,70岁的大同市民姜建国(化名)开始掩面抽泣。
除夕那天,他和老伴“昏头打脑”,要不是饺子馅早和好了,连饺子都不想包。他们没心思过年,因为父母官——市长耿彦波调走了。
腊月二十七下午,姜建国听见人们议论,才知道耿彦波要调走。姜氏夫妇是耿的铁杆支持者。他们认为耿是大同“历史上最好的市长”,并希望他能在大同待久一些。
“把耿市长要回来”
许多市民连续5天走上街头,唿喊“好市长”
2月10日,大年初一。这天下午6点多,姜建国和妻子田立荣(化名)赶到新建古城“和阳门”外的广场。
市政府要在这宣布启动大同灯会,这也是耿彦波在任时定下的项目。虽然耿已于2月7日赴任太塬代市长,但田立荣盼着耿彦波回来主持开幕式,她能再看他一眼。
广场上聚了叁五十人,大都五六十岁。晚上7点多,还没等来耿彦波。
“咱们给耿市长拜个年吧。”人群里不知谁喊了一句。那天下了雪,地上全是泥水,田立荣和丈夫跪倒在地。一起下跪的约有七八个人,更多的人只看了看地上,嫌脏没跪。
2月12日,广场上有人组织签名请愿,田立荣和丈夫也在红布上签了名。田听见有人喊,“要不咱们呐喊呐喊,把耿市长要回来”。
很快,人群喊着“耿彦波,回大同”、“耿彦波,好市长”,从广场走向大街,先到市委、再到市政府,一共走了几公里。
不止这一天。从初叁到初八,田立荣跟着人群走了5天,姜氏夫妇随着人群先后跪了3次。姜建国写了标语,其中一句,称耿为“大同市的救星”。
9天6次会
政府保证耿彦波留下的工程继续建设和履约
就在田立荣们希望“要回耿彦波”时,大同市宣传部2月13日起,9天开了6次会,研究如何引导舆情。
2月17日,包括《大同日报》在内的媒体,报道了“五个继续”、“五个保障”、“五个凡是”。大同市政府对已开工的政府工程、拆迁及安置、拨付工程款等做出承诺:耿彦波留下的工程继续建设和履约。
大同官方舆情材料显示,6天内,120名网评员围绕“市长离任是正常调动”,“调到省会任市长是重用”等发表评论。在新浪、腾讯发表博文1800条次;在百度贴吧发表主题85个,跟帖8000余条。
大同吧置顶帖,标题为“旧泪和新伤——冲动的后果”。这篇网文被大同官方重点提及。帖中对耿彦波的调离评论称:“不要让老耿流了眼泪还要添新的伤害,女儿嫁出去了还是你的女儿,父亲高升了还是你的父亲,老耿永远是大同的那个老耿!”
大同市委宣传部在18日的总结中称,市民情绪已经有效稳定,绝大多数已经能够理性对待(耿彦波离任)。截至16日,正面言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宣传产生了效果。20日,几名出租车司机都告诉新京报记者,政府的许诺他们都能随口说出几条。之前他们都有担心,一旦工程撂荒,“钱就白花了”。政府许诺后打消了大家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