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蒋碧薇的儿子 蒋碧薇与徐悲鸿那段输给了岁月的爱情
她算不上是个美女子,但是见过她的人都会说她长得好看。蒋碧薇,这个浑身上下都散发出雍容又聪慧的气质的民国女子,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并且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又跟着父亲读了不少书,整个人都显得从容优雅、风姿绰约。
当时,她还叫蒋棠珍,已经和苏州查家的二公子有媒妁。苏家是名门望族,蒋家在宜兴也是大户人家,在当时也算是门当户对了。但是,好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自己能掌控的,很多事情的发生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似乎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就像是张爱玲的那篇《爱》里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想遇见的人,于千万人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徐悲鸿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的平静,蒋碧薇再也不只是甘于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女孩。
当爱情真正来临时,一切都会变得疯狂起来。所以才会有人说恋爱中的人都是傻子,可是即使是这样,很多人都会甘当傻子。不为别的,只为爱情。或许,在世间就是有那么一个人、就有那么一件事在那里等着你、影响着你、改变你。而这些改变,或许会如迷途中的豁然开朗,抑或是路途中的满地荆棘,这就是命运。
为爱甘做浮萍,漂泊于四海
爱情是为你逃离家乡的勇气。
1917年的一个深夜,十八岁的蒋碧薇做了一个当时年轻未婚女孩的最大胆的决定。她竟然偷跑离家,与徐悲鸿私奔去了日本。
在那个年代,做出这样有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举动,实乃大不违。然而命运的列车一旦开启,就很难停下来,只能按照它的轨迹前行。从此,十八岁的蒋碧薇与徐悲鸿浪迹天涯,相伴二十余年。因为爱情,这个年轻的女孩受尽磨难,叛逆的青春里有太多的个性张扬。
她不喜欢被束缚,向往自由,一种真正的身心自由。但是,面对当时的封建伦理之论,她唯有用私奔来为自己争取这一自由的权利。所以,经历来自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必然会成为这个从小到大都享受大小姐待遇的新婚妻子的必修课。
还好,在这段日子里蒋碧薇都熬过去了,即使日子过得再艰辛,只要两夫妻俩相互扶持体谅,爱情基础够坚定也都能维持过去。在爱情的滋润下,在徐悲鸿尚未成名时的最困难阶段,蒋碧薇也没有抛弃丈夫,她艰难地陪伴着徐悲鸿熬过了生命的寒冬。即使在国内时局动荡,两人只能饿着肚子过日子的时光里,他们还能相爱着扶持下去。
情淡了,梦断了,初心还会在吗?
然而,人生的每一段旅途都不会是同一道风景。有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既然已经认定了一个目标就能坚定地走下去。殊不知,在这段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不经意的意外出现,打破了你原来的生活轨道,甚至有时还会彻底地改变初心。
1921年,留学在欧洲的徐悲鸿夫妇在一次酒会上结识了英俊潇洒的画家张道藩。初相见时,蒋碧薇就在张道藩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从此爱情的种子便在张道藩的心中生根发芽。或许,这时间真的有一见钟情的爱情,初见总是美好的,让人久久难忘于心。
也许,那天蒋碧薇并没有很美,但此后已经带着爱情的眼睛来看待和思考的张道藩,自然都觉得完美。这个感情细腻的男人,对爱情的表达丝丝入扣。然而,对于把艺术视为第一生命的徐悲鸿来说,自然是会被比下去的。由于长期把时间投入在画画里,在生活上缺少对妻子的陪伴和关心,徐悲鸿和蒋碧薇的关系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张道藩狂轰滥炸的感情,蒋碧薇陷入了深深的迷茫、苦恼,也曾经感怀、犹豫过。
1926年,蒋碧薇收到了张道藩从意大利寄来的一封长信。
至此,张道藩已经向她端出一颗炽热的爱心。想到旅欧多年,丈夫徐悲鸿整天潜心于画作当中,对她的感情日趋淡漠。蒋碧薇渴望被爱和被关心,但这一切自己的丈夫浑然不知,却被另外一个男人看透。试想,有哪个女人会受得了?又会有哪个女人不盼望着在婚姻中爱情也照样长存?
张道藩的这封信使她陷入了万分痛苦的境地……思量再三,她还是拒绝了张道藩的情意。虽然她有着为爱私奔的勇气,但是对爱情她还是始终希望从一而终。在极度失望中,张道藩与一名叫素珊的法国姑娘结了婚。
之后,蒋碧薇怀孕了,颠簸在异国他乡。而徐悲鸿为了筹集学费,再次前往新加坡。留下妻子一人在孤独和无助中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在最需要照顾和关爱的时刻,丈夫却不在身边,多少会有些失落。但是,坚强的蒋碧薇还是撑过了那段日子。
1927年,蒋碧薇、徐悲鸿归国。此番回来,徐悲鸿已被南京大学聘为教授,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可观的收入。两人虽然不能经常同住在一起,但也能经常见面。
即使受伤,也要坚强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可能人生真的就是很奇怪,当你已经得到生活的一部分时,生活的另一部分却在远离你。
1931年,回老家奔丧的蒋碧薇突然收到徐悲鸿的来信,信上说:“碧微,你来南京吧,你再不来的话,我会爱上别人的。”这封信犹如晴天霹雳重重地打在蒋碧薇头上,同时也炸亮了两人婚姻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这个横空出现的女子叫孙韵君,后徐悲鸿为她取名孙多慈,是徐悲鸿的旁听生。在两人关系最暧昧的时候,蒋碧薇的及时出现捍卫了这场婚姻。她并不像传统女子一样遇到这样的事情手足无措,只会顺从。她用直接行动去证明原配不是好欺负的,通过多方面的交涉和努力,甚至她还写信给孙多慈的父母,要求他们好好管教女儿。
终于,在这场婚姻保卫战中,蒋碧薇胜利了。与此同时,在这场战争中她也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渐渐地,爱淡了,缘浅了。她和徐悲鸿的婚姻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痕,再也无法补回来。
日子虽然恢复到平常,但那也只是平淡如水,夫妻间已经没有了那昔日惺惺相惜的爱意。在这场婚姻中,爱情已经转变成了亲情。
爱之深,恨之切
或许,这世间,什么是爱,到底爱谁,有时连自己也不知道。
1934年,另蒋碧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徐悲鸿又跑去找孙多慈。所以,这一次蒋碧薇真的要与徐悲鸿诀别了。
这一次,换作她先选择离开,而且就再也没有回头。在徐悲鸿追求孙多慈多次无果后,回到家时已是人去楼空,形单影只了。这一次,蒋碧薇走得十分决绝。其实,这一点都不能怪蒋碧薇,早在徐悲鸿追求孙多慈时,蒋碧薇就已经警告过徐悲鸿。
她说:“假如你和孙韵君决裂,这个家的门随时向你打开。但倘若是因为人家抛弃了你,结婚了,或死了,你回到我这里,对不起,我绝不接受。”这句话说得堂堂正正,不亢不卑。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心痛到碎了才会说出的话。
但在这之前,徐悲鸿为了追求孙多慈,竟然在报上刊登与蒋碧薇结束同居关系的声明。这样子的声明,无疑是在蒋碧薇那痛碎的心口上撒盐。一个十八岁就跟着自己私奔,给自己生了两个小孩的妻子,居然只是和自己同居的女人。试想,换作是哪一个女人会只是一笑而过,然后装作没事和那个男人过日子?
在那次之后,蒋碧薇接受了张道藩的爱意,公开与张道藩同居。或许,这就是一个受伤太深的女人的最后依靠了,所以她才会紧紧地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尽量使自己不再受到伤害。
但是,幸福之路并没有真正地开始,她只是在艰难地度过每一个春秋。
曲终人散,尽是沧桑
1944年,徐悲鸿另觅一红颜知己,她叫廖静文。此次,他再次登报说与蒋碧薇已经解除了同居关系。
这一次,真的触犯到了蒋碧薇的底线,她打了一场官司,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她开口向徐悲鸿索要了一百幅画,四十幅古画,还有一百万现金。真是精彩啊,男人移情别恋也就算了,如若还一而再再而三地伤人的话,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不会是那么简单了。
或许,在蒋碧薇心里,徐悲鸿才是真正的丈夫。所以丈夫有了外遇才会勃然大怒,才会奋起抗拒,也才会想尽最让对方受不了的方法让对方尝受报复的滋味。因为,对视画如命的徐悲鸿来说,这无疑是最沉痛的代价。但是,奇怪的是,他却欣然接受了!
可能是愧疚,也可能是真心的补偿?
从那以后,蒋碧薇与张道藩一起回到了台湾,同住了二十个年头。曾经张道藩向蒋碧薇许诺在她六十岁时娶她。可是在那天,张道藩并没有提这件事,蒋碧薇也不问。可能这时的蒋碧薇也已经看淡了吧……
1958年,张道藩倦鸟归林,想回到原先妻子的身边。蒋碧薇微笑退出,不劝不问。
在她晚年时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她对张道藩的评价都是溢美之词,而对徐悲鸿则多是苛责。而在张道藩的回忆录里却是对妻子大加赞美,对蒋碧薇只字未提。
在徐悲鸿临终前,怀里还揣着当年在法国蒋碧薇送给他的怀表。
都说问世间情为何物?后文是直教人生死相许。但在这里我们却看得不是那么透彻,甚至连当事人也不明白。有句话说:我们往往对亲密的人苛责,对陌生的人宽松。或许,用在这里形容蒋碧薇和徐悲鸿最好不过了。
在那段民国烟雨的旧时光里,当一切的风华绝代终将被洗尽铅华,只有剩下那带有爱情的故事在传递着旧时光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