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著名将领—宋希濂简介

2017-09-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宋希濂(1907年4月9日-1993年2月13日),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人,毕业于黄埔一期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著名将领.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重要将领.陆军中将.1921年从家乡赴省会长沙,在长郡中学学习.1923年冬参加程潜开办的广州军政府军政部讲武学校入学考试,而后南下广东入学,期间与陈赓相识.到广州后改入黄埔军校,毕业后服务于教导第2团.国民革命军第21师.黄埔军校同学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底赴日本学习,在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学生队就读.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回到中国,在蒋介石一方的

宋希濂(1907年4月9日-1993年2月13日),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人,毕业于黄埔一期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著名将领。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重要将领、陆军中将。

1921年从家乡赴省会长沙,在长郡中学学习。1923年冬参加程潜开办的广州军政府军政部讲武学校入学考试,而后南下广东入学,期间与陈赓相识。

到广州后改入黄埔军校,毕业后服务于教导第2团、国民革命军第21师、黄埔军校同学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底赴日本学习,在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学生队就读。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回到中国,在蒋介石一方的教导第1师任职。后担任警卫第2师团长,以及调整师第87师旅长、第36师师长。1931年至1936年间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镇压福建事变、围剿江西红军和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军事行动。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宋希濂率第36师作为第一批部队进入战场,与日军进行了三个月的阵地战,并于战场上晋升为第78军军长。

淞沪会战后,宋希濂率部队撤退到南京整编,参加了保卫首都的战斗,担任下关地区的守备。

1938年5月,日军第14师团由濮阳南渡黄河,威胁正在徐州进行会战的中国军队的后方。宋希濂奉命率第71军参加对这支日军的攻击,先后攻占日军盘踞的仪封、兰封。最后因日军死守三义集地区,功败垂成。

1939年武汉会战期间,宋希濂率第71军据守富金山地区,联合友军抗击日军第10、第13师团数周,有力阻击日军进犯。

1939年,宋希濂晋升为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1941年,晋升为第11集团军总司令。在滇西惠通桥击退了日军的进攻,将从缅甸撤退的中国远征军残部接回国内。1944年指挥第11集团军向日军盘踞的龙陵、松山地区进攻,将两处日军包围、歼灭,打通了滇缅公路,并因此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国共内战初期,宋希濂在新疆担任警备总司令,协助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处理了三区事件和北塔山事件。对新疆问题持强硬态度,但不主张武力解决,而是提倡“以游行对游行,以示威对示威”的“文斗”。

徐蚌会战前夕,宋希濂被派到华中鄂西地区担任第14兵团司令官,但国防部答应给他的部队很快被抽走参加徐蚌会战,或者被重创。宋希濂通过黄埔军校的同学关系和蒋介石的荫蔽,先后吞并了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湖北省主席朱鼎卿所属的保安部队,以及第13绥靖区司令王凌云、川鄂边绥靖公署主任孙震的野战部队,成为拥有16个师的实力派将领,并晋升为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

解放军南渡长江后,虽然宋希濂能够察觉解放军的动态,抢先行动,在观音寺、黄草坝等战斗中给解放军以打击,但是部队的战斗力不足与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精锐抗衡,乃放弃鄂西向四川撤退。他与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代理长官胡宗南密谋将部队拉到缅甸建立反共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