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景春华 景春华被查最新消息 河北 河北省景春华被查原因
3月2日,据廊坊纪检监察网消息,廊坊市建设局原局长、党委书记李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构成严重违纪。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中共河北省纪委、河北省监察厅研究决定,给予李东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其涉嫌违法问题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李东,1962年2月生,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曾任廊坊市政府工业科科长、市体改委副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2008年8月起,李东任廊坊市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
上述消息人士告诉澎湃新闻,李东与接连落马的廊坊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肖双胜,廊坊市国土土地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廊坊地建投”)原董事长、廊坊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鲍涌波同陷一窝案,均与“表妹”有关。
在“表妹”被带走后不久,2013年12月13日,中央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称,“近期,河北省纪委对廊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肖双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正在立案调查。”
早在2013年11月22日,财新网此前曾报道,肖双胜被查,或与其曾担任廊坊副市长时分管城建领域有关。
肖双胜,男,1969年1月出生,天津宁河县人。1987年9月,肖双胜进入河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90年10月,肖双胜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7月,肖双胜大学毕业被分配至河北日报社,仅仅12年时间就由一名普通夜班编辑升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
2005年11月,肖双胜被擢升为廊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正式告别党报生涯,进入廊坊权力核心圈。
2008年3月,肖双胜开始担任廊坊市副市长,分管城市建设。3年半后,肖双胜重新进入廊坊市委常委班子,担任政法委书记。
肖双胜任副市长分管城建的三年半间,廊坊的城市建设一直以大修大建、高歌猛进的态势予以推进。
肖双胜、鲍涌波和李东三案,几乎同时事发。
在肖双胜被“双规”的消息被媒体曝光仅3天后,2013年11月25日,鲍涌波和李东被“双规”的消息也被媒体公开披露。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肖双胜担任分管土地城建的副市长三年多时间,在此期间,鲍涌波、李东两人均在土地、城建系统任要职。
公开简历显示,鲍涌波,男,1958年出生,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一级人力资源师。曾任廊坊市地矿局副局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调研员。
2002年至2011年,鲍涌波先后兼任廊坊市城改办主任、廊坊市国土资源局广阳区分局局长、廊坊市国土资源局市区分局局长、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主任等职。
廊坊地建投成立于2009年3月,2011年6月收购华夏建通从而借壳上市。在原廊坊地建投股权划转基础上,廊坊市国土土地开发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廊坊控股”)于2013年8月12日注册成立。
廊坊控股官网称,该公司资产规模近45亿元,是廊坊市第一大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为其一大主业。
自我批评
河北省委去年年底召开的那场民主生活会余温未散,景春华过罢春节就应声落马,成为这个羊年里的首只“大老虎”。
2014年12月26日,河北省委常委召开民主生活会。2月12日,这场民主生活会的纪实,再次以很大的篇幅登上了《人民日报》,成为“直击省部级单位民主生活会”系列的开篇。
在会上,景春华提出自我批评:“自己尽心尽力、如履薄冰,生怕工作出现疏漏,思想上更多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服从服务省委和书记省长上,主动谋划、积极建言不够。在工作作风方面,主要问题是小节细节把得不严。”
对景春华,河北省委常委们提出,在整治文山会海上,成绩很大,但与中央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常委会发言少;老好人思想有所滋长,或多或少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有时不拘小节,防微更要杜渐。
而在更早的时候,也正是河北省委的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拉开了这轮“民主生活会”的大幕,并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
在2013年9月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景春华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随着职务的提高、岗位的变化,多了一些‘官气’、‘架子’,少了一些‘土气’,少了一些对群众疾苦的感同身受,公仆意识有所淡化”。
当时,其他常委也指出他身为省委常委、秘书长,对“文山会海”负有责任,省委办公厅对此把关不严。提高会议、文件质量,仍然是个大问题。
此外,景春华在会上批评他人,只有一处——“本顺同志要更加注重决策民主化。”
博士高官
与季建业等落马高官一样,景春华也是一位博士高官。
1982年9月,景春华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学习。1992年,进入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专业学习。1996年,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9年至2004年,景春华进入天津大学,在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学位,并以论文《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
2005年1月,时任承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景春华提交了这篇博士论文,里面贯穿了当时的热词——“大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