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美兰舞蹈 舞蹈家刀美兰:传统是我舞蹈的根脉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幼年深受傣族传统舞蹈的熏陶,1954年进入西双版纳自治州民族文工队.1959年调入云南省歌舞团任舞蹈演员,被评选为云南省劳动模范.1986年当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舞协常务理事.她的表演淳朴自然.委婉细腻,舞姿轻柔.她成功地在<召树屯与楠木婼娜>剧中创造了孔雀公主形象,享誉全国.我说"我与傣族舞蹈同成长",顾名思义,说的是我个人一生的人生经历.因为自己没有院校的学养,不懂理论,更不会创造理论.所以,就我个人来说,"我与傣族舞蹈同成长&q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幼年深受傣族传统舞蹈的熏陶,1954年进入西双版纳自治州民族文工队。1959年调入云南省歌舞团任舞蹈演员,被评选为云南省劳动模范。1986年当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舞协常务理事。她的表演淳朴自然、委婉细腻,舞姿轻柔。她成功地在《召树屯与楠木婼娜》剧中创造了孔雀公主形象,享誉全国。

我说"我与傣族舞蹈同成长",顾名思义,说的是我个人一生的人生经历。因为自己没有院校的学养,不懂理论,更不会创造理论。所以,就我个人来说,"我与傣族舞蹈同成长",没有理论的论述,只有舞过人生的实践。但是,就傣族舞蹈的成长而言,却不是盲目的实践。傣族舞蹈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思想理论指引下,通过实践成长起来的,优秀的民族舞蹈。

一、传统给我的恩赐,是我舞蹈的根脉

澜沧江边的西双版纳是我的故乡。我出生在背靠青山面对澜沧江的宣慰街(旧时西双版纳皇家所在地)。莽莽大森林是我的游乐园,我会爬树摘果,爱逗虫驱蛇;悠悠澜沧江是我的沐浴场,夕阳中,与小伙伴们尽情谑水;夜来,在大象、猴子、夜鸟吼鸣声的伴奏中,听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在竹楼里进入甜蜜的梦乡。

西双版纳的山山水水,是我儿时的天堂,是养育我艺术的摇篮。傣族是一个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我的父亲莫拉翁,能歌善舞。我的母亲楠苏念达,是个会讲传说故事的能手。

幼时的我,常坐在妈妈的筒裙上,奶奶的被窝里,聆听由古老傣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合,所形成的千百部真善美动人的传说故事。我们傣族人说,"象脚鼓一响,脚底板就发痒"。当我的两只小脚还站立不稳的时候,父亲就牵着我的小手,让我跟着鼓声乱蹬踏。这大慨是我最早的舞蹈,算是父亲教给的,我舞蹈的第一课吧。然而,是命运的安排,父亲教给我舞蹈的第二课,却是在相隔二十多年后的泰国。

1980年,我随云南歌舞团赴泰国访问演出。在泰国曼谷,我与失散多年的父亲相会舞台前后。父亲默默地、含着泪水站在舞台的侧幕条旁,看我表演独舞《金色的孔雀》。父亲深感无比欣慰之后,激动地对我说,"波(傣语:父亲)还要教给你一套"。

父亲教给我的是,傣族古老的男式拳舞。这套拳舞一招一式的身韵,促成我创作了受到专家肯定、观众喜爱的《勇士之舞》。更使我受益匪浅的是,通过父亲的讲述,我知道了傣族舞蹈的精髓:"天上飞,水上漂。

麂子蹬,马鹿跳。"(前六字是对女性舞蹈的描绘。后六字是对男性舞蹈的解析)这独具傣族古老诗歌特色,短短十六字(经),凝成了傣族舞蹈的母语和风格的经典。父亲教给我的第二课舞蹈,虽然来的是如此的迟,但此时的我, 已不是当年"象脚鼓一响,脚底板就发痒"的小孩子了。

父亲的一套傣拳舞,使我如获至宝,作为专业舞蹈演员的我,敏锐的感受到,傣族男性舞蹈的韵味,不但展示了古老的传统文化,而且在我看来,它是中国最刚健的男性舞蹈之一。它所表现的刚毅、智慧,以及它转换瞬间的轻柔之美,所展现出的强烈对比,具有摄人心魂之感。傣族舞蹈的精华、神魂、底蕴全在男性舞蹈之中。

往事如烟,父亲现已常眠在异国他乡,惟有他教我舞蹈时的身姿,如影常相随……

全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我常跟随奶奶、母亲进佛寺拜佛敬赕、燃蜡滴水。耳濡目染,至今我样样精通。 当然,最使我着迷的是佛寺的壁画,它牵动了我无尽的梦想! 幼时的我就是这样,直到我在参加工作时,还不识汉文,不会说汉话。但我会写傣文,会念经,爱唱山歌,更爱跳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千真万确!在当今时潮下,倍感亲切。更深感到自豪。

传统给我的恩赐,是我舞蹈的根脉。

二、生活的滋养

西双版纳的傣族, 自称为"傣泐",直译为"值得歌颂的傣族",因为在所有的傣族中,他首创了傣丈。至今在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的佛寺里收藏的贝叶经,都是用西双版纳老傣丈刻写的。由此可见,西双版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它所保存的民俗风情特别丰富。如与生产相关的有开门节、关门节,与保护生态相关的有龙林崇拜,和祭祀佛祖的浴佛节;当然,最为隆重的是傣历新年的泼水节了。

泼水节,在我的记忆中不但隆重而更是神秘的。每当傣历新年泼水节来到之前,在西双版纳大地上,几乎准时地都会出现突发狂风暴雨,不一会却又现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奇特现象。对此,我感到害怕,迷惑不解。妈妈和奶奶对我说: "新年来了,在水里的、森林里的、山洞里的老祖宗都来过新年了,"帕英"(傣族传说中至高无上、万能的天神)也来为我们 ‘滴水’,保佑我们,为我们祝福!

"。妈妈和奶奶让我双手合十,跪拜在竹楼凉台上,她们则一边念经,一边燃起蜡条,并不时地向空中抛撒米粒,以示祈祷。

这一切民俗风情的熏陶,使我觉得好神秘,好神秘啊!后来我读了傣族历史文化学者刀国栋(云南省原副省长)的书(《傣族历史丈化漫谭》),我才知道,傣历新年泼水节,是根据傣族地区只有旱雨两季的特点,生产的需要,所得出的新旧季节交替、科学精确的傣历历法而来的。

人们在天道的定律下,繁衍生息,创建家园。在天神的造化中,把生活演绎成传奇神秘的民俗风情,这是古老的傣族生态文化与佛教丈化相融的现象之一。使蒙有神秘色彩的傣历新年泼水节,更美,更具魅力!节日中的赶摆、丢包、赛龙船、泼水、放高升、孔明灯、荷花灯,人们彻夜狂欢,处处流光溢彩。

我倘徉在这年年岁岁滚烫的节庆欢乐中。浓郁的民族文化之美,是一种特殊的、难以磨蚀的记寸乙。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我们傣族是个水的民族。用一句傣族谚语一一大象跟着森林走,傣家尾着清水走一一拉开"水"的序幕!想必很多朋友到过我的家乡西双版纳。您是否注意到傣家千姿百态、装点得犹如神龛佛塔般的水井,像缤纷的宝石,镶嵌在傣家的村村寨寨,展示出一个爱水、敬水的民族无比虔诚的真情[我爱它,我认为傣族的水井,是无与伦比的。

当是天下第一井!过去,滚滚的澜沧江水流过了千百年,可是它没有浇灌过西双版纳一亩田地,你相信吗?然而,这是真实的。这个真实书写了傣族生态丈化一一龙林崇拜一一的高度智慧。

傣家人说,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有了森林才有水,有了水才有田,有了田才有粮,有了粮才有人。这就是傣族人的生态观。保护森林,是傣族生存发展的灵魂,是西双版纳灿烂文化的精髓。傣家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家家户户盖建竹楼时,院子里一定要种植足够生活使用的燃料树(炭薪林)。谁也不能任意砍伐林木,否则就要受到严历的惩处。

由此生活的源头,产生了无数美丽动人、且赋有哲理性的传说故事。如从西双版纳到湄公河流域各国流传的"谷魂奶奶"和佛祖斗法的故事:(大意)当信徒们跪匍在地,虔诚地聆听佛祖诵经传法时,唯独谷魂奶奶立而不跪。佛祖见状,勃然大怒:我是至高无上的,你(指谷魂奶奶)为何不下跪?谷魂奶奶答道:我才是至高无上的,世上所有的人,包括你,要是离开了我,就不能生存!

说吧,拂袖而去。无奈,在饥肠辘辘体验中认输的佛祖,只得将谷魂奶奶请了回来,承认谷魂奶奶是至高无上的。并将此载入了贝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