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华女儿 李东华任瑞士代表团特别大使 女友是华裔古筝手

2018-04-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年轻的体育迷或许并不熟悉这个名字.他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体操鞍马冠军.他是唯一一个代表其他国家和地区夺取奥运金牌的中国人.他集中国冠军.瑞士冠军.欧洲冠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于一身,成为海外华人的杰出代表,中外友谊的传播使者.然而,这只是李东华绚烂人生的一小部分.1967年出生于成都的李东华,7岁练体操,11岁进入省体校,16岁入选中国体操队--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专业运动员一模一样的人生轨迹.随后,命运和李东华开起了玩笑.第一次重伤."1984年10月12日,跳马.这是一头全新的'美国马',

年轻的体育迷或许并不熟悉这个名字。

他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体操鞍马冠军。他是唯一一个代表其他国家和地区夺取奥运金牌的中国人。他集中国冠军、瑞士冠军、欧洲冠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于一身,成为海外华人的杰出代表,中外友谊的传播使者。

然而,这只是李东华绚烂人生的一小部分。

1967年出生于成都的李东华,7岁练体操,11岁进入省体校,16岁入选中国体操队——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专业运动员一模一样的人生轨迹。随后,命运和李东华开起了玩笑。

第一次重伤。“1984年10月12日,跳马。这是一头全新的‘美国马’,地毯、跳板都不熟悉,结果助跑过猛冲出跳板,肚子撞到马角上,导致左肾脏和脾脏完全破碎,大出血50%。”每一次受伤的日期李东华都牢记在心,由于受伤时脑子很清醒,他用“生不如死”来形容当时的感受。

医生诊断结果是不能再从事体育运动,连提行李都不可以;然而,1个月后李东华就恢复训练,“医生后来对我说,这在中国是没有先例的,对中国运动医学的贡献可以说超过了奥运金牌的价值。”

第二次重伤。“1986年9月13日,自由体操。在起跳准备做空翻动作时,发力过猛导致双脚跟腱断裂,在空中的时候我就知道完了,当时伤心得泪流满面,因为这次受伤就在我即将第一次出国比赛前。”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次脚伤,李东华有了更多机会练习上肢手臂力量,8个月后他获得了第一个全国冠军——鞍马冠军。全国冠军就是世界冠军的水平,李东华第一次看到了登上梦想之巅的希望。

第三次重伤。“1988年1月22日,双杠。当时正在练一个新动作,要飞2米多高,结果一头顶到地上的铁板,导致颈椎、胸椎严重受伤,医生说有生命危险,颈椎以下可能全部瘫痪。”

事不过三。这次重伤让李东华失去了参加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机会,他绝望了,生活没有意义,“很想钻到大客车底下,一死了之”。

我问他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他回忆说:“这是恶性循环,受伤失去的时间,很想通过高强度的训练追回来,运动量把握不好,而且为了金牌,中国运动员都承受了太大的压力……”

五年才买上二手车

瑞士真的是天堂吗?“来到瑞士才知道中国的训练条件有多么优越,训练完了有厨师等着你,累了有按摩师等着你。我训练完了要自己买东西做饭,没有教练就自己买摄像机纠正动作。刚到瑞士的时候,我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一间体操房,最后终于在一个地下室找到了,但训练前我要自己搬运、安装器材,训练后又要把它们搬回去。训练晚了我还要从地下室的窗口爬出去……”

没有教练,没有工资,没有福利,甚至连服装都没有,李东华就这样坚持训练了5年。“瑞士人都很高大,我比较矮小,有一次发服装没有我的份,一个瑞士运动员还问我怎么没有衣服。我真的很伤心,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接受我,我想象的西方是完全自由、公平的世界,事实上不是这样,他们对中国有偏见,看不起中国人。”

5年来,李东华拿不到瑞士的身份,也就无法参加国际比赛。“这5年是怎么度过的,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实力,但我没有机会。瑞士这个国家很美丽,但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有一次我在日记里写道:我在天堂中的地狱生活。”

由于没有收入,李东华不得不边打工边训练。“我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有朝一日要让瑞士人说:中国人了不起。就是要争一口气。我洗汽车,换轮胎,挖马路,刷油漆,什么都干过。挣钱训练的过程,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有一家公司为了省钱,让我刷整幢大楼的油漆,我从来没刷过,把它刷成蓝色。后来我拿奥运冠军了,这个公司的老板说:这个蓝色的墙要永远保留,因为这是由一个奥运冠军刷的!”

“一起训练的队友经常叫大家去酒吧喝东西,我没有钱,又不好意思说,每次都说‘没时间’。”李东华对西方国家有了切身的认识,“在瑞士,有钱才有自由,没钱就没有自由。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辆‘二手车’,结果这个愿望直到5年后才实现。”

为了爱情远走瑞士

受伤找到爱情,并不鲜见。鲜见的是,找到一段异国恋情。

为了走出受伤的苦闷,李东华报名参加了英语训练班、电影学习班,“我平时就喜欢看书、学习,对电影表演也有兴趣,那天正好要去看望一个老师,结果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一个外国姑娘翻着地图,我过去说了一声‘你好’,她问我‘北海公园怎么走’,我们就这样聊起来了。”

一个说着不怎么样的汉语,一个说着不怎么样的英语,两个年轻人却相谈甚欢,李东华得知这个瑞士姑娘正在用一年的时间环球旅行,她在中国呆了三个月,这是在中国的最后十天。

第二天她来看他训练,第三天又来宿舍找他,两个人的爱情迅速升温。“她回国后我们书信来往,那个时候最盼望的就是信,六个月后我们就决定结婚了。”他们想得很简单,她愿意来中国定居,可以做外语老师。

然而,领导的一句话如晴天霹雳般打破了李东华的天真美梦:“给你三天时间,要么断绝一切关系,要么离开中国体操队。”

李东华作出“为爱情牺牲事业”的艰难决定时,瑞士姑娘正在前往中国的路上。四个月后,他们不得不为了生计回到瑞士。“当时想过去美国,去澳大利亚,后来干脆决定去瑞士,反正她是瑞士人。想过瑞士的体操不是很发达,但那时正好是出国热,我想象中的西方,一切都是美好的……”

没有更多的钱,这对跨国夫妻坐了九天九夜的火车来到瑞士,还带着九大箱的东西,很多都是李东华的书和日记。

他乡收获新的爱情

1994年,瑞士冠军;1995年,世锦赛冠军;1996年,欧洲冠军、奥运会冠军。在29岁的“高龄”,李东华登上事业之巅。与此同时,中国体操的男运动员二十三四岁就退役了。在李东华代表瑞士战胜的对手中,有很多中国人的名字:李小双、李大双、黄华东、范斌……

“拿到奥运冠军,我一点没有复仇中国体操队的想法。在瑞士的经历让我成长了,我终于证明了自己,他们终于不再看不起我这个中国人了。”奥运会后,荣誉、金钱接踵而来,一些大的赞助商像阿迪达斯、奥迪、浪琴都找到了他,“现在我知道了,在西方,你必须通过你的努力创造出价值,有价值就能赢得尊重,没价值就什么都不是。”

“对我来说,体操不仅仅是体操,它只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途径,更重要的,通过体操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李东华说,相比金牌,带给他更多的是那份“忘我”的传奇经历,“做任何事情不能太计较结果,否则心理会有很大压力;反之不计较了,舍身出去忘记自我,反倒可以获得新生。”

长期生活在瑞士卢塞恩的李东华在日记中写道:“我再也不是那只横卧在卢塞恩之狮纪念碑里正在流血的狮子,卖唱的蒂罗尔人也终于结束了他的流浪生涯。”

现在的李东华每天都保持一到两个小时的体操训练,并在中瑞两国间做一些企业投资。他的感情世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2004年因文化背景差异、生活目标不同与瑞士妻子离婚,“我非常感谢她16年的美好陪伴,现在我们依然是好朋友。在瑞士,我认识了一个弹古筝的北京女孩,我一直很喜欢音乐,比如崔健,他的摇滚深深影响了我们那一代人,迷茫,压抑,追求自我,挖掘个人的潜能……”

每年拿出20天去滑雪,开重型摩托车去兜风——现在的李东华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延续他心中的摇滚梦、自由梦了。

心 愿

文/杜旻

一个多月前,欧锦赛。在瑞士的火车上,秦天问:“你们知道瑞士最著名的中国人是谁吗?”

“斯琴高娃!”我和刘耿异口同声。

“斯琴高娃是谁,那个演员啊?不对不对!是李东华。”秦天以“老同志”的口吻教育我们。

我们的确不熟悉李东华。但我们很快对这个在瑞士家喻户晓的中国人发生了兴趣,想尽办法采访,可惜很难得到他在瑞士的联络方式。

一个多月后,我和李东华在北京见面了。

8月1日,是瑞士的国庆节,瑞士驻华大使馆举行了盛大的“瑞士中国日”活动。李东华受邀做体操表演,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北京奥运会瑞士代表团的特别大使。

活动现场的他尽展大使风范,笑容满面,应接不暇。拍照的时候,他会先抹去额头的汗水;小孩要坐上鞍马,他会先吹走鞍上的尘土;他不时和中方的工作人员、服务人员主动打招呼,尽管他还没时间吃晚餐。

在瑞士铁力山的一张图片前,他讲述了一个故事:1996年初,他在这座雪山上游览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尊天然大佛,阳光穿透云层,照射在佛像周围,他望着佛像默默许愿,保佑他夺取奥运会金牌。铁力山后来成为了著名景点,他希望这尊天然大佛能够给每位游客带来好运。

采访李东华也是我的一个心愿。李东华告诉我,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奇迹的存在:“追求一个梦想,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要放弃。它有实现的可能,不能只想,而是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