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中国欧震 西湖上月光下倒影中 全景解密这场“最忆是杭州”美得不像话的背后……

2017-1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西湖上月光下倒影中,全景解密这场"最忆是杭州"美得不像话的背后--西湖之上,月光之下,如梦如幻的山水倒影中,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

原标题:西湖上月光下倒影中,全景解密这场“最忆是杭州”美得不像话的背后……

西湖之上,月光之下,如梦如幻的山水倒影中,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今夜震撼盛放。

50分钟内,近千名演员踏水而歌。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息高科技的自然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更有杭州味道”的水上交响音乐实景演出,摄人心魄。

这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后,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又一巨作。用张艺谋的话来说,其中的创排难度,堪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杭州做到了。从一年多前开始,杭州就为这台文艺演出开始了精心的准备。杭州的文艺工作者,以其专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素质,把“诗情画意,美轮美奂”,从诗意变为了现实。

“在西湖上演出,环保重于艺术效果”整台演出,可以按照这样的脉络再来回味一番:

在一个美丽的《春江花月夜》,人们来到中国江南的杭州,姑娘们跳起了《采茶舞曲》,传奇爱情故事《梁祝》在耳边缓缓响起。一曲《高山流水》,暗喻千里遇知音,西湖上跳起了《天鹅湖》,奏响了德彪西的《月光》曲,和中国风味的《我和我的祖国》、《难忘茉莉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后,脍炙人口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响起,将演出推向高潮。

为什么选择这9首曲目?“因为这9首名曲在世界范围内认知度高,能表达人类共通的感受。”9月1日下午,正式演出前三天,感冒着的崔巍告诉记者。

崔巍和张艺谋在现场

作为此次主创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一年前就进入筹备组,穿梭于京杭两地之间,参加创作会。她和张艺谋在工作中达成的默契,始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合作。

除了崔巍,核心主创团队中的杭州艺术家,还有阎宝林(合唱总负责人、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八秒合唱团指挥)和杨允金(杭州艺术学校教师,国家一级导演,曾执导杭州国际动漫节开幕式)。

张艺谋在排练现场  白小妍摄

张艺谋是个完美主义者,崔巍对艺术精益求精,阎宝林、杨允金,都是有极致追求的艺术家,当这些人碰在一起,那就是火花不断啊——不断的推翻,不断的否定,不断的煎熬和磨砺。

二三十遍的修改是至少的——从8月4日大部队进场排练,几乎每天都有变化。排练经常从傍晚开始,直至凌晨,排练结束后,导演组还要开会,一开就开到凌晨三四点。一个一个细节抠,一个一个动作改,才最终呈现了这台不可复制的文艺演出。

有很多成熟的方案和美丽的设想,最终没有机会跟观众见面。

比如,两套方案的预备。考虑到天气因素,导演组准备了室内外两套方案。备用演出地点是省人民大会堂。主创团队拿了两套方案,演员也要进行两套排练。

比如,张艺谋提出,合唱演员随着移动的船只高唱,以及演员们坐着船出来,在湖面上组成一个LOGO。很有创意,画面感也极强,但最后都被否决了。

阎宝林提出:歌唱是听觉艺术,有点风就是干扰,何况晃晃悠悠的船上?张导的想法很美,但不够现实。

令人佩服的是,张艺谋很尊重每个导演的专业性,这个方案不行,马上放弃,很快,他又会琢磨出一个新点子。

又比如,节目最后燃放的烟花,最初设想是:无人机载着烟花,在空中燃放出"G20"字样。大家都叫好,但纠结很久,还是放弃,因为会有信号干扰的问题。

再比如,有一个吊威亚的杂技节目,演员已经排练好,但到了西湖现场,导演组权衡再三后决定,不用机械,保护环境。于是这个节目也放弃了。

“真正的艺术要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环境保护重于艺术效果。”面对着西湖这一面山水,崔巍说。

各种脑洞大开:什么办法可以在水上站稳?这是最美丽也最具挑战的演出,这是最光荣也最艰巨的任务——

且不说所有演员都要一点一点抠细节,打磨作品,作为一台全部在水上完成的演出,单是能在水上演出时站稳,就足够挑战人了。

合唱队员们刚开始在水面舞台上排练,队员总站不稳,还有人摔下来。合唱团总负责阎宝林观察良久,想了个办法,让队员们在8秒种内变换好队形后,两腿稍微分开站,来保持重心。

芭蕾舞演员要在西湖上跳《天鹅湖》,难度超过想像——这可能是《天鹅湖》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真实的湖面上跳舞呢,后来专门特制了防滑舞鞋。

7月1日,崔巍就带领舞蹈团队进场了,在所有演员中是最早进场训练的。一度还有人戴着口罩排练。张艺谋协调会上一问,原来是为了防虫——常有西湖边的小虫子飞进他们嘴里。

在一次泼水排练中,杭歌一位演员的隐形眼镜被水冲掉了。他坚持到结束,被同事搀出湖面。导演组很细心,决定让演员戴上泳镜来泼水。这个小细节的改动,既防了水,看起来也酷酷的。

声音穿透湖面的杭州小女孩高温天气,每天训练,都有人在水里滑倒、扭脚、晕倒,8月初有阵子,救护车就一直停在排练场外。

杭州爱乐乐团的舞台监督郭向昀,每天要对音响、摆谱架,负责装台、拆台,所以要比乐手早到,比乐手晚归。除了自己团里乐手的乐器,国交乐手使用的钢片琴以及其它大件乐器,也都是杭州方面提供的。每天排练结束,他都要负责把乐器装箱、装车,经常忙到凌晨2、3点。因为户外温度太高,不小心碰到谱架上的金属,手会被烫到——高温到什么程度?尽管每天给座椅套上防水袋,也还是有一些椅子耐不住高温变形了。

这一切,没有人抱怨。尽管每个人都黑了瘦了。

就连小朋友,也要和大人一样投入高强度的训练。

大关小学的李子琪,开学才念二年级。她和著名歌唱家廖昌永一起合唱 《我和我的祖国》。七岁的孩子,学了4年声乐,颇有舞台经验。水上放歌,对声音要求很高,需要足够的穿透力,现场也是配合交响乐团真唱。这个从二十多个孩子里选出来的杭州小女孩不简单,8月中旬才开始学唱这首歌,两天就学会了,一遍遍排练,经常到深夜。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这次演出的地点是《印象西湖》的演出场地。为了迎接这样一场高规格的文艺演出,印象西湖从一年前就开始准备。

其中,看台上的雨棚,是改造工程中的难点。为了打造别具一格的户外观演场所,让贵宾领略“以天为幕”的效果,根据要求,需要在看台上设置无阻挡、全开放式的自动伸缩雨棚系统,睛天时前方无任何立柱阻挡视线、下雨则能自动打开雨膜,以最大限度达到完美舒适的观演效果。

这个看似完美的设想,有着不可逾越的设计难点:高悬挑、19米的大跨度,关键是前部无柱支撑。

设计建设者们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经过近半年的时间,专家多次论证,方案30多次修改,模拟试验和联动演练无数次,最终,一个高度巧妙的自动伸缩雨棚呈现在大家眼前。

这个雨棚,由看台后方的5根悬挑式的不锈钢柱作支撑,跨度19米,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每根柱子都是艺术品,雕刻着“西湖十景”和“水波”图案,这些精美的、别具匠心的图案由中国美院设计。白天,柱子是一道风景,夜间,对观演不会造成任何阻隔,遇到雨天,雨膜迅速打开,可为观众遮风挡雨。

节目最后,贝多芬《欢乐颂》响起,原先《印象西湖》的一段泼水舞蹈,经过改编,以更盛大的场面出现——演员们奋力泼起湖水,《印象西湖》中最令人震撼的道具——巨型雨淋架,在湖面上缓缓升起,喷射出雨雾,将整台演出推向高潮。

印象西湖艺术团的150名演员,担任了这泼湖水、营造美轮美奂气氛的群演任务。

台上几分钟,背后是长达数月的艰苦训练。 一个动作,反复练习五六十遍。到最后,演员的手臂几乎麻木,完全是凭借着本能和意志力在动作。

高温,露天,全程涉水。18岁的演员王瑞,训练期间发烧,吃了几片退烧药又来了。她说:“我不能拖后腿,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印象西湖先后有十多名演员出现伤病,都是身体稍稍好起来,又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当中。

不是所有人最终都能出现在舞台上但所有人都值得我们感谢

本次演出的近千名演员中,杭州演员占到三分之二。124人的交响乐团,除了国家交响乐团,还有40人来自杭州爱乐乐团。他们任务很吃重,伴奏基本从头至尾。

280人的合唱团,除了国交、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还有浙江音乐学院八秒合唱团以及杭州青少年合唱团。四分之三以上的节目,都需要合唱团参与。因为人多,在西湖上排练时,每人脚下都贴着数字。

杭州歌剧舞剧院演派出近100名舞蹈演员,印象西湖艺术团150名演员,新青年歌舞团、省艺校的演员与学生,钱江之星合唱团、天使合唱团等童声合唱团的演员……他们是最美的绿叶。

但是,并非所有参加排练的演员最终都能出现在舞台上。

无论他们是否出现在最后的舞台上,他们都值得我们记住,他们的笑容和泪水,辛苦和欢乐。所有人的奔来和转身,都是对演出最无怨无悔的支持——

演员和张艺谋合影

杭州艺术学校教师 国家一级导演 杨允金(中)

合唱总指挥 浙江音乐学院教授 阎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