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一得罪谁了 二手车限迁“得罪”了谁?为何取消这么为难
二手车限迁“得罪”了谁?为何取消这么为难
二手车,政策,汽车,取消,排放,污染,消费者,市场
汽车快讯
国内新车的成交量如日中天,市场保有量不断的膨胀,然而二手车市场还依旧不温不火。
3月17日,商务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共同发函,督促各地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并要求各地在2017年4月14日之前,提供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情况。
政策实行一年落地难!
其实,早在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在“国八条”中,要求各地取消已经实施的限制二手车迁入政策,并且要在2016年5月底前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不包括国家明确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以及国家要求淘汰的黄标车。
政策的出台似乎使得二手车迎来了春天,实际上各地的落实步调不一,二手车市场并没有出现较好的转变。
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出台后,也仅有伊利、兰州、大连、抚顺等少数城市积极响应,其余多数城市还要国办发文督促才执行,上头没动劲,下边也就不作为,可见效率之低。
利民政策为何成一纸空文?
二手车取消限迁,对于汽车市场而言是一件相当利好的事,更是便利消费者,以及实现汽车梦的良策。但是,对于各地政府而言,可未必是好事。
二手车与环保相悖。环保是各地提倡的,而二手车的迁入却像是背道而驰,因为二手车市场流通的车辆,排放标准很难达到某些地方的要求。“环保牌”,无疑就成了各部门不作为的保护伞。
打着税收“小算盘”。汽车是一个大宗消费品,没少领动经济的增长,也创造了不少的税收。大家都知道,新车从出厂再到消费者手上,可没少交税,比如消费税、购置税、增值税、车船税、进口关税……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
和当地细则冲突。上有政策,下有细则,也许这叫做因地制宜。就像一些重度污染地区,是不在取消二手车限迁名单之列的。地方的细则,也使得政策难落地,比如济南市二手车迁入政策,就有规定五年以上车辆不得迁入。
当然,二手车交易量增长缓慢,不能全都规责于政府。二手车不成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体现在消费者对二手车的认可较低,并且新车的门槛也在不断下探;另一方面,则是二手车检测的水深,以及“透明度”实在太低。
解除限迁有多为难?
加速商品(车辆)的流通,更能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加速淘汰老旧产物的速度。但是对于取消二手车限迁,真那么为难?对于一些细节,我们也有些小疑惑。
取消二手车限迁最明显的效益,就是促进二手车的跨区域交易,形成更大、更广的交易面。
一方面促进商品的流通,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不是比泡沫般的房地产经济更值得发展?另一方面,更好的流通性也就像是来了一场“大浪淘沙”,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加速老旧汽车的淘汰速度。
汽车带来的污染,有多让人抗拒?此前,中科院一份北京PM2.5污染源解析的报告指出,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率仅为4%!当然,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数字,要是分类的方式、是否直接排放PM2.5粒子数等标准不同,数值也不同。
不过,途哥比较想说的是,车辆排放合格不就可以正常上路?
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管是国III,还是国IV的排放,只要能够通过机动车年审,不就意味着车辆的排放合格,就可以正常上路!但是,为何要专门对一些合格的二手车,进行限制、扼杀呢?
而且,我们从不能解除二手车限迁的城市中发现,这几个已经重度污染了?包括珠海、深圳、中山、江门等,名单有点辣眼睛!也许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政策中说的是“防治”区域,这字眼扣的很对,语文功底很好……
但是,话又说回来,机动车年审都通过了,排放也就达标了,就是不让迁,二手车只能喊冤了!
写在最后
现今,环保的观念渐入人心,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整治、治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措施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汽车界的限号、限行、二手车限迁、年审、落实排放标准等。这些整治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治标不治本。
当然,它们也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效力,我们也要客观、理性的对待。整治机动车的染污,更多的还是应该从燃油品质、新能源车、超标排放的大卡车、公共交通等方面下手,大家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