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瑜陈平一 【网络资料】讨论一下当年王佩瑜当年的工作室

2017-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一是观众看白戏的风气,京剧长期不景气的状况下,很多新戏需要观众,于是剧团送票给赞助企业,台下的都是昏昏欲睡的非戏迷,漠然地鼓掌.王佩瑜说她一面临这种观众,就没法兴奋起来.按一个戏迷的说法,京剧是不能听唱片的,看电视也不行,一定要听现场,演员的劲头全靠观众的叫好刺激起来,在沸腾的环境里观众也容易激动;去年的昆曲<牡丹亭>吸引了不少白领观众,有些媒体认为国粹的春天到来了.王佩瑜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是冲着白先勇来的,如果我找余秋雨写戏,连演一个月,同样

          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一是观众看白戏的风气,京剧长期不景气的状况下,很多新戏需要观众,于是剧团送票给赞助企业,台下的都是昏昏欲睡的非戏迷,漠然地鼓掌。

王佩瑜说她一面临这种观众,就没法兴奋起来。按一个戏迷的说法,京剧是不能听唱片的,看电视也不行,一定要听现场,演员的劲头全靠观众的叫好刺激起来,在沸腾的环境里观众也容易激动;去年的昆曲《牡丹亭》吸引了不少白领观众,有些媒体认为国粹的春天到来了。

王佩瑜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是冲着白先勇来的,如果我找余秋雨写戏,连演一个月,同样爆满。现在我也可以很轻易地找到赞助商,掏几十万元整场演出,但难就难在常态演出没法维持。

”常态演出需要真正的戏迷买票维持,而观众已经没法习惯传统戏曲的审美模式。 传统戏的新偶像           想要克服对京剧模式的不习惯,说穿了,就是要有偶像型演员的出现,而王佩瑜就是应运而生的。

在她之前,京剧界的偶像人物是十魁智、张火丁。王佩瑜也是因为迷上于魁智的华丽唱腔和英俊外形才立志学戏,无论专业人士怎么批评于的唱法,王佩瑜还是认为他在引导观众上“功德无量”。

张火丁是大青衣,她的忧郁、神秘、羞涩对中年男戏迷有很大的杀伤力,但她过于低调,很少接受采访。      王佩瑜在十几年前就是中性打扮,但随着中性风越刮越烈,很多人才突然发现在“腐朽”的京剧行居然有她这样吋尚、不顽固的年轻演员。

王佩瑜的“粉丝”群叫“瑜门”,按照一个她的反对者的说法,都是些女大学生在崇拜她,当然这其中有老年观众,但在王佩瑜的博客里,留言的绝大多数是青年女性。

她们用的都是一种花痴语调。例如王佩瑜提到自己定制西服的讲究,“我的西服肯定得同时区别于纯男式和纯女式,要集中突出中性美。

所有的西服都是在Newyorker定制,款式基本选择‘英国式’,带点掐腰”。有一个“粉丝”就说:“看了老板几张穿西装的照片,觉得所有赞美的词放上去都还不够。”或是“一个词:儒雅”。

     她的博客留言多是这种内容:“老板真帅啊 ”“昨晚又梦到瑜老板了。”这些人可能并不听戏,就是来表达对王佩瑜个人魅力的喜爱。对于这样的关注,她自己也略有无奈:“为什么总要看我这张脸呢?这脸也没什么好的。

”但她并不反感这类声音,“只要能让京剧之外的人注意这行,别人怎么说我都行。如果他因为我这个人,能上网查、看戏曲频道,通过王佩瑜这三个字找到无数相关名词,有可能成为京剧观众,克服开始的欣赏过程,我宁可做块垫脚石,哪怕她们以后不喜欢我也没关系。

”所以有任何借力借势的机会她都不会放过。比如王佩瑜并不喜欢和男旦同台演出,因为她曾经参加的这类演出都一塌糊涂。

乾生坤旦是个非常好的噱头,实际情况是,没有一个女老生的身材能比男旦高,王佩瑜又是身材比较瘦小的类型,站在舞台上总有些滑稽;男人的凋门本来就比女人低沉,这种戏又要求男人比女人嗓音尖细,唱起来很吃力。

有一次王佩瑜和一个男旦演出,因为对方提高调门很累,她就降调处理,结果压不下去,很多词是哼哼出来的。观众不答应,堵在门口,把她看戏的父母也围在当中,要求给个说法:要么是她重唱一遍作为补偿,要么不许走。

虽然有过这种经历,但在杨澜节目做客吋,王佩瑜还是很痛快地和男旦胡文阁合唱了一曲《武家坡》。角儿是不轻易开口的,可王佩瑜即使在普通的饭局上,也会主动提出唱一段。      电视的传播作用比她在舞台上唱几年都管用,自从做了访谈节目,采访她的记者突然多起来,人们才发现京剧界也有另类的人物。

王佩瑜从学戏时开始穿男装,唯一一次女装是她20岁生日时,为了安慰母亲,拍了一组女装艺术照,生活中她穿T恤,上台时西装、马褂。

今年“三八节”她去西单看电影,买票时售票员看出她是女人,告诉她今天半价;转脸她上厕所时,被清洁工轰了出来:“男厕所在对面。”这种情况很常见,一个戏迷以茅威涛为例训诫她:再不恋爱、结婚会引来流言纷纷,但王佩瑜坦然到在博客上回应:这是我自己的事,不用别人管。

电视上男旦胡文阁表示,别人把他当女人,他会非常愤怒,卸下妆他会以说脏话来显示自己是男儿身;而王佩瑜完全是一副爱谁谁的状态,她最喜欢的艺人是张国荣,张死时她大哭了一场,连着三天眼睛都是湿的,同时她又擅长模仿邓丽君,几能乱真。

     除了具备外在的偶像气质,王佩瑜比“超女”多了一些文化积淀。

像她在博客上写的某段评论:“穿上是为了脱下,出生是为了死去,走近是为了离开,相爱是为了散失,这样一琢磨,就有一种很幻灭的感觉。还是用伊夫.圣罗兰的一句话来结尾吧:‘但我没有找到这样快乐的人。

”’她最喜欢的戏是《捉放曹》、《击鼓骂曹》和《打棍出箱》,因为这几出可以展示她的秀气扮相和余(叔岩)派唱腔身段,最讨厌的是《四郎探母》,原因是这个人物吃软饭,又爱哭,“哪有那么多委屈,不是个爷们儿”。

每天要练两三个小时功夫的王佩瑜也会看“超女”和“加油 好男儿”,她对自己适应当下的中性审美潮流很清楚一一“瘦、白就是美人”。对于20岁的小女生喜欢俊俏的中性男女也觉得无可厚非。

“我也是从肤浅过来的,20岁的人喜欢帅、酷,当她们25岁时就会开始对艺术有理解,经过互相扶持的阶段,到了60岁时就会分析我的唱腔和余叔岩、孟小冬有什么差别。人最幸福的就是能和偶像生在同一时代。

”王佩瑜对自己偶像身份的认同有异于前辈的意气风发,她说:“年少气盛者往往有真情怀。”而现在的“粉丝”,喜欢她的就是不谦虚和年少气盛。 写给王佩瑜的诗: 申江有女好风仪,不爱西施爱西皮。 昔日裙钗挥剑戟,今朝粉黛扮须眉。 铺陈武将英雄气,演绎文臣儒雅姿。 玉润珠圆腔更美,粉丝哪得不迷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