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际銮的孩子 潘际銮院士在云师大开讲"抗日战争中的西南联大"

2018-04-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潘际銮院士在云师大开讲"抗日战争中的西南联大"潘际銮院士科教文体云南网讯(记者 高艺萌)"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成长的地方,再回云南就像回到了老家."3月24日,西南联大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焊接科学家.著名教育家潘际銮院士做客"西南联大讲坛"第24讲,为云南师范大学的师生们开讲"抗日战争中的西南联大".据了解,今年89岁高龄的潘际銮院士虽然生于江西,但抗战时期,他在云南辗转求学,度过了7年艰苦的求学时光.谈起

潘际銮院士在云师大开讲"抗日战争中的西南联大"

潘际銮院士

科教文体

云南网讯(记者 高艺萌)"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成长的地方,再回云南就像回到了老家。"3月24日,西南联大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焊接科学家、著名教育家潘际銮院士做客"西南联大讲坛"第24讲,为云南师范大学的师生们开讲"抗日战争中的西南联大"。

据了解,今年89岁高龄的潘际銮院士虽然生于江西,但抗战时期,他在云南辗转求学,度过了7年艰苦的求学时光。谈起西南联大,潘际銮首先想到是联大八年,培养出的大批杰出人才,他说:“西南联大本科生及研究生共计有3807人,其中,当选国内外院士的有160人,获得两弹一星杰出贡献奖的有8人,获国家科技奖的有5人,当然,这群人当中还有很多是人文、社会、科学专家,他们的高水平学术成果,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潘际銮院士分别介绍了西南联大的历史、办学理念和精神以及西南联大的教学制度。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在潘际銮的记忆中,依然清晰地记得龙翔街、凤翥街、青云街、文林街这四条街道,“窄陋的小街、石板路、木板房、汽油灯,不知道现在这四条小街还在不在。”潘际銮说,由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西南联大的同学们的主要学习基地就是茶馆,因为图书馆并不大,所以大家都上茶馆去学习。“汪曾祺1984年在《泡茶馆》一文中就写道,他最初的几篇小说,都是在茶馆里写的”,谈到西南联大,潘际銮必谈“茶馆”。

此外,西南联大所提倡的“兼容并包和学术自由”也被潘际銮所称道,他回忆,那时,西南联大允许不同政治主张和思想派别,因此学校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教材不统一,老师各自决定教学内容,同时也会互相听课。“尽管生活上很艰苦,尤其是茅草棚冬天很冷、夏天很热,但在西南联大能够很自由地学习,这就是让我最愉快的事情!”潘际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