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记连云港鹰游集团董事长张国良

2017-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日报:在他眼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记连云港鹰游集团董事长张国良破釜沉舟,追梦碳纤维国产化碳纤维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细,纤维束强度却可以

新华日报:在他眼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记连云港鹰游集团董事长张国良

破釜沉舟,追梦碳纤维国产化

碳纤维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细,纤维束强度却可以达到钢的4至5倍,而且耐高温、抗腐蚀、导电好,是高新材料中十足的全能选手。从洲际导弹的成功发射,大飞机、轮船的大幅减重提速,到高尔夫球棒、羽毛球拍……碳纤维应用甚广。

“这个东西实在太重要了。国外对我国禁运碳纤维,也不转让生产技术,导致我国长期以来只能依赖进口,胡锦涛、习近平两任总书记都曾当面关心地问我国产碳纤维的发展情况。”张国良告诉记者。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碳纤维研究,虽然技术在实验室早已成熟,却始终不能进入工厂化生产。2005年初,张国良的朋友从国外带回了一束碳纤维丝,张国良捏着绕指柔的黑色纤维束,暗暗下了决心:“我要造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即使要我拿出纺机厂一年8000万元的利润,也要碰碰这块硬骨头!”

一开始连碳纤维分子式也不会写的张国良,2005年9月29日起,把自己抛进了一个碳纤维的世界。凭着一股倔劲儿,他查遍碳纤维的信息,记下3000多个主要工艺数据;上东北、走山西、访北京、下上海……一周驱车上万公里,找遍国内一切曾经研究过、试验过、接触过碳纤维的人。

被失败一次又一次困扰的他,夜不能寐。有人开他玩笑:“张总啊,你可是一天烧掉一辆桑塔纳!”在研发的紧要关头,连续74天,张国良和技术工人待在一起,吃睡在生产线旁。

“每按一次点火按钮,不仅要烧掉大笔资金,还有爆炸的危险!最后连专家都按到手软了,是张总亲自动手,担起责任。”碳纤维技术总顾问李怀京说。

输送到纺丝机的原液过稀、纺出的原丝质量不理想……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科技人员发明了多项独创技术,申报了12项专利,其中有4项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短短6年时间里,张国良的企业建成了3条350吨、1条1000吨的碳纤维生产线,能够稳定生产高质量T700碳纤维,打破了国际封锁。“终于可以给总书记一个交代了!”张国良松了一口气。

突发奇想,不断创造科技浪漫

今年6月的一个夜晚,在鹰游集团商务中心一楼大厅里,小提琴的乐曲声悠扬曼妙,中国首创的碳纤维小提琴音乐会正在这里举行。参与演奏的中国爱乐乐团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吴阳,特地带来了自己价值数百万元的意大利产小提琴,与碳纤维小提琴进行反复比对、调试,最后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木质小提琴受气候、湿度影响,容易造成音质发生细微变化,但碳纤维小提琴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重量更轻、更耐用,还可以事先设置好参数。

批量生产高品质的碳纤维小提琴,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碳纤维小提琴融合了科技与浪漫之美,这个点子,正是张国良想出来的。“去年,张总从国外买回一台音响,体积不大,音效却出奇地好,而要达到这种效果,一般小体积不可能做到。张总就拆了音响自己研究,结果发现音响的核心部件是用碳纤维做的,当即拍板,要把碳纤维做到乐器上去。

”碳纤维小提琴项目负责人周恒香透露。“在他眼里,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张总的脑袋是全天候运转,一刻不停地在思考,他还曾经想过把碳纤维加到轮胎里。张总的点子多,有的好,有的坏,但关键是他敢想敢尝试!”周恒香笑言。

从奇思妙想到新产品不断出炉,是张国良结合自己企业特点的一种坚持。张国良的碳纤维启蒙老师、东华大学教授潘鼎,回忆起几年前给鹰游纺机研发团队上课的情景:“连续5天时间,我住在张国良家里,讲碳纤维的性能特点、研发现状……说老实话,我当时哪里相信这群40多岁才接触碳纤维的人能成功?以前涉足碳纤维的企业找专家后,不成功就换人,思路一会儿一个变,没有自己的想法,怎么可能成功?但张国良是真正凭自己的学习和创新,摸索成了碳纤维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

“我只是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做了一些正确的事。”张国良这样评价自己。他犹记当时决心研发碳纤维,心里反复响起一个声音:为什么要冒险?因为国家需要的,企业要是做不出来,企业家是有责任的。

独特沙龙,搭建创新平台

20多年的时间里,鹰游从单一的纺机后整理企业迅速成长为拥有18个公司的集团,鹰游纺机、飞雁毛毯、神鹰碳纤维、常州神鹰碳塑复合材料……对每一家企业的立身之本,张国良的要求都是“创新”。

鹰游集团建起了自己的独特创新平台——技术讨论沙龙。在连云港主产区的核心位置,一栋造型很有科技范儿的银灰色建筑就是鹰游的工程技术中心,思想在这里碰撞,创意在这里汇集。“我们所有的工厂都围绕工程技术中心运转,每天这里都有很多场技术讨论会,无论是客户还是技术人员,都可以喝着咖啡,轻轻松松地进行技术交流。

我自己每天也要参加一两个讨论会,每天大概80%的时间都用在讨论会和生产线上。”张国良说。

金典服饰公司总经理王丽萍接受采访时,向记者“抱怨”:“大家都知道服装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张总也绝不会对我们降低要求。每次开会,他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你的产品还可以有哪些改变?’公司每年要出多少新产品、在哪些地方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他都要一一询问。”

追求完美的张国良,对任何一个细节都十分注重。他说:“今后的创新,会更注重体验和感受,把很多微小的创新集合在一起,就是量变到质变了。”鹰游纺机公司的总经理迟玉斌讲了一个故事。今年10月,张国良在纺机车间查看生产线时,看到工人弯腰去开烫光机的照明灯,便对迟玉斌说,“这个按钮要重新设计,必须放到机器最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去,让工人第一时间就能碰到,还要方便工人操作。

”“10月底,我们就要提出新一年的企业发展思路,不谈管理,只谈产品创新。跟着张总干,压力是巨大的,你无法停止,只有不停奔跑。”迟玉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