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隋学芳 《宋庆龄往事》宋庆龄与她收养的两个女孩子 【2】
一次,宋庆龄准备在北京前海寓所会见加纳共和国总统克瓦米·恩克鲁玛,计划届时由永清去给贵宾献花。知道永清没见过黑人,怕她有失外交礼仪,宋庆龄事先告诉永清:“今天来的客人是个黑人,你不要怕。人有黑种人、白种人、红种人、黄种人。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肤色不同。” 1961年8月18日下午,恩克鲁玛总统来到前海,周恩来总理也在座。由于有了思想准备,永清的献花中规中矩。但献完花,永清的心里还是感到很奇怪。因为毕竟和中国人差别太大了。于是,她就悄悄地去问父亲隋学芳:“他们的脸色为什么是黑的呢?”隋学芳敷衍她说:“是晒的!”永清不信,说:“你说的不对!他们肯定是染的!”会见结束,需要永清再次“出场”送客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她了。等宋庆龄送走外宾,回到房间才发现,永清已经用鞋油把自己的脸全抹黑了!她还对隋学芳说:“看到没有!他的脸肯定是染的!……”宋庆龄不禁大笑起来,说:“她模仿能力很强嘛!”
为了让永清能真正了解不同人种的肤色问题,宋庆龄特意让坦桑尼亚的朋友阿夏带着孩子到家里做客。这几个黑皮肤的孩子和永清年龄相仿,他们彼此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隋学芳夫妇已经有了三个女儿。1963年9月,盼望已久的儿子终于出生了。欣喜若狂的隋学芳匆匆赶回上海。10月5日他为儿子办了满月,准备第二天返京。可就在当天,他突发脑溢血,经抢救脱险后,偏瘫在床,不能再工作了。宋庆龄考虑到他工资不高,孩子又多,便主动承担起永清的生活费用。
永清渐渐长大,宋庆龄担心她会产生优越感,缺少集体主义思想。他把孩子送到了自己创建和领导的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每到周末,宋庆龄就请工作人员直接把永清接到宋宅,与她朝夕相伴。
1964年4月4日,宋庆龄在致黎照寰的信中写道:“隋同志去年探家时中风,现在处于半瘫痪状态,住在医院里,这确实令人很伤感。这个消息令我非常不开心,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看望他。我生怕我的情绪可能会影响他,引起他的苦恼,反而对他更加不好。我把他的两个孩子送去了幼儿园,那里对孩子的影响比他家里好。这两个孩子非常聪明。我回来的时候,到幼儿园去看过她们,发现她们对日常作息和环境都比较适应。”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水平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宋庆龄看到永清在这里的任何一点进步,都会非常高兴。
永清在幼儿园时也赶上了一次大雷雨。瓢泼大雨和闪电、雷声把小朋友们都惊醒了。许多孩子抱着老师的腿号啕大哭。永清表现得很勇敢:“你们看!我就不怕!”她还鹦鹉学舌地把宋庆龄曾经给她讲的道理讲给小朋友们听。过了一段时间,宋庆龄回到上海。办完公事后,便到幼儿园视察和了解永清的情况。老师介绍了永清在雷雨中的表现,宋庆龄满意地笑了。但是她并不知道,幼儿园要求所有的孩子剪短发,因为听说她喜欢长发,幼儿园唯独没有把永清的头发剪短。这对永清的影响不一定是正面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为了宋庆龄的安全,中央希望宋庆龄不要离开北京。由此,宋庆龄与永清的联系也中断了。
1969年10月20日,宋庆龄“文革”后第一次回到上海,便叫人将永清接到淮海路住宅。几年没见面的永清身高已超过1米60,这使她大吃一惊。由于生活并不宽裕,永清的衣服不合身。她勉强地穿着她母亲的鞋子,裤腿也显得很短。1970年1月,宋庆龄写信给廖梦醒:“我从没有见到过隋学芳,虽然他来过几次,因为我不能忍受目睹一个年轻人成了离不开双拐的残疾者。但我见到了他是孩子们,她们长得好快。永清已经比我高了,穿着男人尺码的鞋子。她的脚真见长,吓了我一跳!她说,她穿的是她母亲的鞋,但她母亲的裤子她不能穿了,太短,要不她也会穿上的!” 宋庆龄心中不忍,便把熟悉的老裁缝请到家里来,为永清量体裁衣。
1972年4月,在宋庆龄的请求下,永清由总政文工团招收为文艺兵,14日乘车来京。
1973年,宋庆龄又收养了隋学芳的二女儿隋永洁。宋庆龄把这两个女孩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关心和爱护。她分别给她们起了英文名字“约兰达”和“詹尼特”。当向别人介绍时,她明确地将其称之为“我的那两个被监护人”。
这两个女孩,特别是隋永清,陪伴宋庆龄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隋氏姐妹给宋庆龄带来的乐趣是不言而喻的。对这一点,与宋庆龄结识多年的朋友们都十分理解。“文革”前,周恩来到后海北沿住宅来看望宋庆龄,会和永清姐妹玩耍,并满面笑容地牵着她们的小手在园子里散步。宋庆龄当然十分乐见这样的场景。她说:“你们看,总理也喜欢小孩儿啊!”朋友们在给宋庆龄的信中,一定会问一问隋家姐妹的情况,他们知道这会使她高兴。
然而,带养孩子并不像想像的那样简单。看到“妈太太”受到如此崇高的尊重和礼遇,隋氏姐妹渐渐地也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她们开始要求丝袜、卷发器、手表、修指甲工具等物件。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简直算不上是一回事。但在上世纪70年代初,却只能在专供外宾的友谊商店或到国外才能买到。宋庆龄很少为自己的事求人。可是,她绝对看不得孩子失望的表情。她请朋友帮忙,一一满足了这些要求。按照她一贯的性格,宋庆龄坚持自己付款,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数目。同时,她也满足了孩子们请她托人办事的一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