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 2015年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评析

2018-01-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5年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评析文何崑"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是新闻界最高科技奖项,从本届一等奖项目,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传媒

——2015年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评析

何崑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是新闻界最高科技奖项,从本届一等奖项目,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传媒科技的发展现状。当前,整个传媒业面临着融合发展的巨大转型压力,新闻技术工作者也是压力山大,认识到已取得的成就、也看到不足、增强危机感,即使是“挑毛拣刺”,也不是坏事。

一、立项与成效

立项是首要问题,项目来源是什么、立项缘由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谁发起的这个项目、谁是用户、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项目成效则是通过项目建设与实施,用户满意吗?将这次王选一等奖的20个项目,简单作三个分析:

1、服务对象服务于政府机构:3个;服务于传媒工作者:11个;服务于最终用户:6个。结论:总体来看,服务于最终用户的项目比率还是偏低,服务于传媒工作者的依然以“一体化平台”“媒资库”为重;《现代快报全媒体用户资源运营平台》有亮点,是少有的对用户数据进行挖掘利用的项目,虽然数据量还少了些;《中国日报社基于媒体大数据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及实现系统》也有亮点,既可以服务于中国日报社等媒体单位,也可以服务于宣传部等外宣机构;从政府角度看,广电内容监管的压力很大。

2、服务目的服务于融合发展:10个;服务于产品创新:4个;服务于技术支撑:6个。结论:报业七个项目,六个都是服务于融合发展;广电十三个项目,只有四个侧重融合发展。可以看出报业受新媒体冲击最早、转型也最早、最坚决。广电则因一直通过政策壁垒、准入机制,阻挡互联网的影响,但是当前来看,融合发展也已是迫在眉睫;其中,《台网融合架构下的北京电视台新媒体平台》有亮点,既是媒体融合、也是三网融合。

3、项目成效主观评价为主:13个;客观评价为主:7个。结论:总体来看,通过客观数据对项目成效进行评价的项目不多。确实存在一些项目,不容易采集数据,但是至少可以通过对项目的用户进行满意度调查来获得项目绩效信息,这方面普遍缺失。互联网则早已不止是PV、UV等客观数据评价指标,已将数据意识融入到日常的各项工作中,Excel是比Word更常用的工具。

二、项目管理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我个人会比较看重三个指标:

1、成本目前来看,“不差钱”已成为国内传媒业的“中国特色”。在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央、省级财政对媒体转型、文化产业多有扶持资金,且多为“大手笔”“不计成本”。报业上千万的项目开始经常出现,广电更是不用多说。投入产出比基本上没人提及,接下来副作用可能会出现。

2、时间这次20个项目的时间,少则半年、多则四年(仅《AVS 高清节目卫星传播平台》项目用时3个月),周期偏长、项目偏重。而互联网项目大多通过迭代开发的模式,缩小开发周期,尽早推向市场,然后通过用户的广泛参与,不断修改完善。市场需求变化太快,按照传统模式、传统流程、层层审批、完美开发,待项目结束,目标用户、需求、环境可能早已发生了变化,项目的意义和价值也许都要大打折扣。

3、体制机制流程改革媒体转型、融合发展,就是要改革。IT系统和服务的搭建只是工作的一半,如果没有相应的体制机制、流程再造、架构重组,信息系统项目就难言成功。《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一体化新闻技术平台系统》《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中央信息厨房项目》的成功,都和其同步的业务模式创新不可分开。不过,大多数项目都没有。

三、技术与安全

在技术与安全领域,根据对20个项目的通读,说说总体感觉: 1、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平:从《中国日报社基于媒体大数据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及实现系统》《二维有线传输索道摄像机系统》《网络电视台多码率多终端统一播控关键技术研究》《AVS 高清节目卫星传播平台》等项目的研发水平,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北京的传媒机构,正在积极和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电视规划院等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指日可待,中国人的智慧、国家的重视、市场的需求,今后“中国领先”也一定就是“国际领先”。

相对来说,报业的自研发还少了些,通过供应商的应用集成,是当前的主要模式。 2、新兴技术的应用情况: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高清、三网融合等技术已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融合一体化生产平台、媒资管理系统依然是应用重点。

3、信息安全的重视情况:普遍不够重视。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等级保护是基本需要,应该在项目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必须考虑。

20个项目都没看到。 4、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这个特别好,这次绝大多数一等奖项目都产生了很多科技成果,都在积极申报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特别好,特别是广电的项目。

四、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技术

1、自然语言处理:现在对于媒体内容的采编审发/播已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应用,相对较为成熟,然而对于内容本身则研究甚少。这方面有巨大价值、但是难度不小,需要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真正应用在自动标引、语义搜索、传播效果评估、舆情研判等大量的场景中。

2、数据挖掘利用:需要懂业务和技术的数据科学家,人才稀缺、招聘困难。数据采集与积累相对容易,但更要的是分析挖掘利用、不断创造价值、形成大数据闭环,这个也需要积累。

3、新兴技术的应用:小试牛刀的无人机技术、新闻穿上身的可穿戴设备、2016年可能会大火的虚拟现实技术都可能会出现在今后的“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中。最后,必须说明的是,本人水平有限、对广电技术又是外行,对这么多优秀的一等奖项目妄加评论,纯属胆大妄为,多多包涵。(作者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信息技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