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光】陈耀光作品
尽管在八年前陈耀光给我面子,在我发起组织的《中国首届住宅产业高峰论坛》上演讲,然而,这次,《当代设计》大陆简版首期出刊,我却请了两月,打了十多次电话。当代是设计杂志领域的权威,陈先生也是室内设计界的翘首者,难约,是因为“牛”了,更因为是忙了:设计大单、国内外的演讲、出国考察交流,还要在万松岭凤凰山脚下“闭关修炼”。而多年后的这次见面,我似乎锐利未减,他却平和了。
陈耀光的二十年,恰恰是中国大陆室内设计起步、发展,而今繁荣兴旺的二十年,他走过的烙印,正是整个行业的烙印。二十年前的项目,八年前的作品,直至今年刚竣工的浙江美术馆,陈耀光带领着他的典尚团队开拓进步,不断实现自己对文化艺术空间至真至美的追求。
回首只为登高楼,才有依然少年花下游的陈耀光。室内设计的今天已至半腰,低首才能更层!
《当代设计》大陆版历经半年的发展逐渐成型,新年伊始,对陈耀光老师的专访作为第一人也最终确定。历年来,陈老师在中国室内设计界的影响力,传播力,大家有目共睹。无论在艺术类空间、公共空间或是商务空间都有杰出的成果。年前他于成都哈尔滨等地的演讲交流之后,在网上有人把他尊称为中国室内设计的“领军人物”,也不足为过。
采访在临近西湖的“古典玫瑰园”安静的展开,更像一场亲切的交谈。平和幽默,思路清晰。因为重视内心体验,陈老师每次总能给人带来新的感受,我们只需记录。
沉淀
文化艺术类空间一直是陈老师的心之所向,这与他的艺术型诗人气质极为相称。如今,艺术圣殿浙江美术馆的竣工给室内设计在形式表达上带来了又1个重大突破,他随即把工作重心转向了在建中的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就这样,他用最谦和的设计符号诠释出1个又1个承载美的“圣地”。记得他说过:“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尽管都是‘看’的场所,但在设计上的确要做很多看不见的设计。因为艺术观赏是1种情绪交流的活动,但进行这样的活动必须拥有1个非情绪化的场所。”
韩美林艺术馆,浙江美术馆无疑是1个多年历练的沉淀,文化空间又是所有空间设计中的1个至高点。室内设计在尊重建筑原创的同时内敛于场所的功能体现,它克制了自己好胜的外在表现,默默承接两者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完成了从浮夸向含蓄的转变。“平静,从容,清谈”,水墨江南的东方设计让我们看到了1个经过沉淀的陈耀光,就像载满货物的热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总要不断抛弃,越轻盈飞的越高,飞的越高,才能越来越将风景尽收眼底。“建筑师的材料感觉是硬的、冷峻的、严谨的、单纯秩序的,材料在建筑师的设计过程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室内设计真正的目的还是时间、空间和运动场所中人的感受,把握那些本质上能够感人的要素,在精神深处与你交流与你对话。它在乎的是人近距离的情绪。”陈耀光如是说。
回首
二十年,陈老师几乎经历了中国室内设计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有人说他很矛盾,奔腾着个性解放的热血却回避不了渗入骨髓的传统,这是生长在80年代的诗人气质,他们敢于创新,乐于求变,却拥有最淳朴本质的生活状态。从早年的浙江音乐厅,嘉兴大剧院等颇具影响力的大型文化空间项目开始,他的转变从未脱离1个思想型设计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空间的感悟。即使涉足商业设计领域,也“总能以独特的感觉视点和空间创意建立自己的设计理念,虽然游移于商业和文化艺术这样2个标准极端反差的空间之间却往往能准确的透析出空间最根本的品质。”作为中国首批“名人堂”入选七位设计师之一,这样的评价对于陈耀光相当贴切。
生活在杭州,城市的浪漫多情衍生出1种别样的组合方式,铸就了陈耀光天性气质中耐人寻味的那份善感而多情、反复而敏锐,对立而妥协。他甚至在潜意识里把公司也安排在这种氛围下,让人们以1种奇特蜿蜒的方式进入,然后才展现出平和悠然的原貌。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里,他引导着与他人,包括业主之间的沟通方向,把正确的意见传达给对方。陈老师认为,设计师本该张扬个性,但不能过于自恋。室内设计师除了艺术创作还有商业属性,应该多为业主考虑,苦练内功,甚至前期适当放弃一些经济利益,首先把自己的品牌建立起来。就像医生,律师一样,设计师本来就是1个高端职业,应该从专业和职业的角度去提供服务。
游历
很喜欢唐睿老师在《这一次,不谈设计》中的表达,开篇就提到“陈耀光在杭州太有名了。以至一直在思考,要怎样才能把他从杂志报纸书籍已成文的辉煌中剥离出来。不再是‘最出色的名人纪念馆设计师陈耀光’,也不是‘连续七年得到中国室内设计师大奖的陈耀光’,而仅仅是‘陈耀光’。仅仅是这3个字所表达的单纯与真实。”我忽然想到了,他已然以1个设计人的姿态站在了时代行业的前沿,适时回望,才能理解灯火阑珊处的风景。陈老师说:“我们设计工作者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随着经济的高速运作而前行,现在到了该慢下来的时候了,给自己多一些悠闲,多一些思考的机会。要开始学会慢慢的踩“刹车”,让身体和心灵逐渐适应,以便发现更多窗外的美景。或者打开车门,走一段不同风景的路。”
多年来,陈老师一直没有停止游历。当“外出充电”成为1个话题,真正能以纯粹感觉这份从容的人已然不多。去年一年分别六国的境外之旅,陈老师背上行囊,放慢脚步,收藏的不仅是专业上的空间影像,更用相机捕捉了许多生活的剪影。没有了工作节奏的忙碌,一切都顺理成章的优雅起来。
“我曾把设计师称为提供唯美享乐方式的诗人,只是尽力让人们的生活过得舒适愉悦。我们应该把专业性体现的更加职业化。对业主的包容态度更加宽泛,是职业设计师的自信。”其实,他对行业的发展是有使命感的,如果你关注他的设计作品,就会发现他对行业的那份热忱和专注。“以最不羁的表现方式驾驭了‘思想型’室内设计师这一角色。”
过去的二十年,成就了今天的陈耀光,在那样1个高度,我短暂的访问很容易会被更精彩的文字无情的淹没。也许只有一点,是此时此刻的陈耀光因为我们而独有的。我把它叫做“期待”,期待着今后的二十年又能成就1个怎样的陈耀光?期待更多主题性的室内空间设计记录下中国室内设计者的成长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