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傅雷交恶始末

2018-0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939年起,傅雷与刘海粟妻子成家和的妹妹成家榴发生婚外情.张爱玲将此事写成了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张爱玲为何要对傅雷下刀,他们究竟为何交恶? 傅雷继承了母亲的刚烈性格     傅雷1908年生于浦东,家道殷实,据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傅雷自述>载,傅家原有田400余亩.傅雷4岁时父亲入狱惨死,24岁的寡母将其拉扯大.    傅雷母亲性格刚烈,"常以报仇为训",所以傅雷童年"只见愁容,不闻笑声".     

    1939年起,傅雷与刘海粟妻子成家和的妹妹成家榴发生婚外情。张爱玲将此事写成了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张爱玲为何要对傅雷下刀,他们究竟为何交恶? 傅雷继承了母亲的刚烈性格     傅雷1908年生于浦东,家道殷实,据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傅雷自述》载,傅家原有田400余亩。

傅雷4岁时父亲入狱惨死,24岁的寡母将其拉扯大。

    傅雷母亲性格刚烈,“常以报仇为训”,所以傅雷童年“只见愁容,不闻笑声”。     一次傅雷在外玩耍时间过长,母亲要把他扔到河里;因成绩不佳,母亲曾滴热蜡烫他肚皮,由此养成傅雷孤傲、叛逆、暴躁的性格。

在小学和中学,傅雷分别被开除过一次,后因参加学生运动差点入狱,考入大学后,又闹着要退学,1927年,母亲只好送他自费留法。

    在法国,傅雷结识了赴欧游学、考察的刘海粟,多次为其担任口译,傅比刘小12岁,但艺术理念接近,结为挚友。     傅雷赴法前,在母亲要求下,与14岁的表妹朱梅福订婚,但到法国后,爱上了法国女子玛德琳,便写信给母亲要求退婚,托刘海粟寄回国内。

不久,傅雷发现玛德琳与多人保持恋爱关系,愤而分手,并差点自杀,幸亏刘海粟早有预感,私自把那封信压了下来。

    1931年秋,傅雷与刘海粟同船回到上海,初期就住在刘家中,10月,出任上海美专校长办公室主任,而刘海粟是校长。

回国后,傅雷与朱梅福结婚,并给她改名为朱梅馥,朱曾说:“婚后因为他(指傅雷)脾气急躁,大大小小的折磨总难免。 ”     出言太重惹恼张爱玲     1943年,久已消沉的上海文坛上,张爱玲异军突起, 1944年5月,蛰居上海的傅雷以迅雨为笔名,发表了《论张爱玲的小说》,这是最早评价张爱玲的论文之一。

    在文中,傅雷对张爱玲写作技巧大为赞赏,称:“我们的作家一向对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五四以后,消耗了无数笔墨的是关于主义的论战。仿佛一有准确的意识就能立地成佛似的。

 ”傅雷犀利地指出“去掉了情欲,斗争便失去活力”,认为张爱玲填补了“五四”以后小说创作的空白。     然而,在一番褒扬后,傅雷马上批评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称其中人物是 “疲乏,厚倦,苟且,浑身小智小慧的人,担当不了悲剧的角色”。

    傅雷推崇“严肃”“崇高”的悲剧,坚持人物必须为主题服务,必须足够典型、深刻。

以这种传统美学观点,很难涵盖张爱玲的写作,所以张爱玲很快以《自己的文章》回击,称“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我以为用《旧约》那样单纯的写法是做不通的。

 ”     如果只是观点不同,矛盾未必会激化,可傅雷居高临下,猛批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连环套》,称:“她所写的,倒更近于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而非她这部小说里应有的现实。

 ”     这么说张爱玲,张爱玲当然受不了。张爱玲当时还是新人,走上文坛并不容易,如果不是因为抗战,老舍、沈从文、茅盾等大作家纷纷离沪,她本无机会。

    在《万象》上,张爱玲先后发表了《心经》、《琉璃瓦》,杂志老板平襟亚与她约定,连载《连环套》,每月预付稿费1000元。     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     傅雷的批评恰好也发表在《万象》上,此后《连环套》戛然而止,只刊载了6期,便自行腰斩。

    张爱玲未续完,有经济原因,1943年下半年物价狂涨,《万象》杂志定价且升4倍,可平襟亚仍按千元结账,令张爱玲十分不快,转投《杂志》等刊,再不给《万象》写稿。

    第一次写长篇遭此重创,张爱玲自然会迁怒于傅雷,恰好她与刘海粟妻子成家和的妹妹成家榴曾是同学,常有来往,得知了成家榴与傅雷的婚外情。     傅雷律己甚严,但幼年丧父,在强势的“女性爸爸”的阴影下成长,心灵深处埋下了对不伦之爱的渴望。

    1936年底,在考察龙门石窟时,傅雷曾与妓女黄鹂结下尘缘,并给她写诗:“啊,汴梁姑娘,但愿你灵光永在,青春长驻!

但愿你光焰恒新,欢欣不散! ”当时傅雷妻子已怀孕3个月。     1939年,傅雷结识成家榴后,据傅雷之子傅敏回忆:“只要她(成家榴)不在身边,父亲就几乎没法工作。

每到这时,母亲就打电话跟她说,你快来吧,老傅不行了,没有你他没法工作。 ”     根据从成家榴口中听来的绯闻,张爱玲写出 《殷宝滟送花楼会》,除了人物化名,故事完全照搬,还把自己写了进去,名为爱玲,显然在暗示:文中一切属实。

    一场谁都没赢的争论     在小说中,傅雷成了“古怪、贫穷、神经质”的罗潜之,而成家榴是“殷宝滟”,张爱玲借殷宝滟之口骂傅雷:“他那样的神经病的人,怎么能同他结婚呢? ”     据张爱玲说,小说发表后,成家榴十分恐慌,跑到内地匆匆嫁了人,而成家榴自己则说,是因为傅雷的夫人朱梅馥太善良了,自己只好退出。

    对张爱玲这一招,傅雷极为尴尬,曾说:“《金锁记》的作者人品竟是这样低劣,真是错看她了。 ”     在当时,现代主义写作在中国影响甚弱,现实主义垄断了评判权,氛围如此,张爱玲不大可能辩倒傅雷,所以她干脆搞起恶作剧:你傅雷不是喜欢用道德批评人吗?我就让大家看看,你的道德究竟如何。

    晚年张爱玲重读了 《连环套》,此时她的意见比傅雷还激烈:“尽管自以为坏,也没想到这样恶劣,通篇胡扯,不禁骇笑。 ”     不论曾有多少误会,二人最终取得共识。 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