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八卦掌 八卦掌起源再探究——实非董海川所创

2017-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武术中的奇葩——武当剑及八卦掌,属于武当门武术,是没有异议的;但对于其源 流的追溯,却一直是武术界中极为关心而又众说纷纭的重大问题.在三.四十年代的有 关著作中,曾说"剑仙李景林"之武当剑,是受学于陈世钧,而陈世钧是何许人?他受 学于谁?则不清楚.曾说"八卦掌名师董海川"其师是江南雪花山或谢花山一道人,那 么雪花山.谢花山究竟在哪里?道人是谁?则不清楚.以前武术家说董海川的八卦掌肯 定有其师传,近年来却有人提出"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创始人",更有离奇

武术中的奇葩——武当剑及八卦掌,属于武当门武术,是没有异议的;但对于其源 流的追溯,却一直是武术界中极为关心而又众说纷纭的重大问题。在三、四十年代的有 关著作中,曾说"剑仙李景林"之武当剑,是受学于陈世钧,而陈世钧是何许人?他受 学于谁?则不清楚。

曾说"八卦掌名师董海川"其师是江南雪花山或谢花山一道人,那 么雪花山、谢花山究竟在哪里?道人是谁?则不清楚。以前武术家说董海川的八卦掌肯 定有其师传,近年来却有人提出"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创始人",更有离奇者,说董海川 根据推磨的原理创造了八卦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笔者的老师杨奎山,黄万祥的老师万良,是李景林与孙禄堂老先生之徒,他们根据 自己师父亲口所说关于八卦掌之源流,告诉我们的有关重要情节简述如下:董海川小名 董林,进深山遇到老道碧灯侠,学八卦掌数年后,随师到师叔碧尘侠处,由师叔传教其 兵器。

艺成下山时,二位师父除认真告诫外,不特别叮嘱董,所学八卦掌是刀形八卦掌 ,另有一位师伯碧月侠云游外地,所教为剑形八卦掌。以后只要见到剑形八卦掌就是师 伯的门下。董海川在下山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未见到过剑形八卦掌,直到晚年八十岁左 右时,十八岁的宋唯一前来拜访,一出手亮相是剑形八卦掌,董海川在惊喜之下,与师 伯门下之师弟初次相见。

这就是在北方武术界老前辈中所传颂的"八十董老公与十八宋 唯一巧相逢"的故事。

后来宋唯一的绰号叫"踏雪无痕",这宋唯一就是李景林的老师 。 ……那么,究竟有没有碧氏三侠其人?这是一个悬案。解开这一悬案,无疑是十分必 要的,非常有益的。

八四年四月,我和黄万祥同志从武当山返回途中,特地一起上九华 山进行探寻。      据查:九华山曾名陵阳山,云冠山,灵农山。痤落在皖南青阳县境内,因诗人李白 有"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而得名九华山。

九华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 一。俗言"释道不相往来",佛教圣地是否能让道士存在?我们带着不安的心情,分别 拜访了印光法师、悟超法师(七十一岁)、慧霖法师(八十一岁)和一位不愿说出自己 姓名的师太及老石匠吴富金,他(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了同一个情况,就是"九华山地 区僧道同时存在。

九华山有碧月侠、碧灯侠、碧尘侠三位师兄弟道长,他们先后在太逐 洞中修练习武,得道后,云游天下,又先后回到九华山羽化,他们的贴金肉身一直藏在 燕子洞中。

九华山原有八个贴金肉身,五个是僧人,三个是道人,文革初期被烧毁七个 ,仅抢护留下一个应身菩萨的现藏于百岁宫;三位道长及化德法师肉身,是同时火化的 。

"对于这一重大情况的发现,使我们惊喜万分。它完全证实了我们老师所说有关源流 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寻访确有碧氏三侠其人,他们的出师及归终之洞是在九华山。同时 ,这一发现也说明了: (一)碧月侠的徒弟宋唯一是李景林的老师,而不是查无其人的 陈世钧; (二)董海川的师父是碧灯侠及碧尘侠,根本不存在什么"董海川创造了八卦 掌"。

遗憾的是: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长期保存的稀世文物——碧氏三侠的贴金肉身, 被一场浩劫焚毁了;从另一方面讲,由于偏见,人们一直不敢设想在佛教圣地的九华山 ,去寻找这武当门系三位武术宗师的踪迹及金身,以致长期让其隐没直到毁灭。

     实地考察碧氏三侠师祖之二座洞府是必要的。由于时间关系,我选择了去他们归终 的洞府——燕子洞。离开九华街,步行约一个小时,在老石匠吴富金家小憩。老吴向我 们介绍情况说:"此地离燕子洞还有三里路,那里的路很难走,平时人迹不到。六五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瓜坑小学教师杨一安(已死),把燕子洞中的碧月侠、碧灯侠、碧尘 侠和龙池庵中化德法师的贴金肉身一齐烧毁,化德的骨灰葬在龙池庵的一个坟塔中,三 个道人的骨灰就不清楚了。 "      谢别吴石匠,我沿着龙溪在东岩的山腰上觅路而行,初时羊肠小道依稀可见,逐渐 上行,小道被比人高的茅草占没,道路无踪。

山泉涓涓,荆棘牵衣,好容易到了燕子洞 。洞不大也不险,口宽里窄,前高后矮,呈三角形,类似庐山仙人洞,约有八十平方米 ;周围形势险峻,山色幽森,洞上是悬崖峭壁,洞前是被毁的二清观庙基平台约三百平 方米,平台外侧下临深壑;壑中是九华山五溪之首的龙溪曲卧,水势浩大,银瀑飞泻, 蜿蜒曲折,北下龙池;隔溪眺望,云雾缭绕,苍翠峥嵘,原来那是"天河挂绿水,秀出 九芙蓉"的如莲九峰。

     我来到二清观旧址平台,满目荒芜。

观后与燕子洞相连,外人看不到燕子洞,游人 即使进入观中,也不知这个秘密去处;碧氏三道长的贴金肉身长期静藏在洞中,他们高 束发髻,横穿玉簪,头戴混元冠,颔下白须垂胸,身披道袍,脚登云靴,盘膝而坐,颜 容金黄,庄重清秀,栩栩如生,都有一百多岁的样子……这一切,现在八十一岁的慧霖 法师记忆犹新。

以前有一位余道士守护,而后是柳道士,柳在八十岁去世,有周道士接 班,周于一九五○年去世后,二清观就无道士居住了;山下有一位吃素的吴斋公与周道 士生前友好,就主动住到二清观代为守护金身。

吴斋公于五六年去世后,二清观从此无 人居住。本来僧道并无往来,但龙池庵的智光法师(一九八一年,时九十岁),见燕子 洞贴金肉身无人守护,常常隔时前往看视,慧霖法师就是常随师父智光法师而去,才亲 眼看到碧氏三道长尊容的。

文革开始后,九华山地区庙宇被毁三十余座,二清观难逃劫 数,金身被毁于暴徒之手。      历史的追溯,使人思想沉重。

我极力排除思想中的不快,举目远望,透过九座莲花 之一的一线天附近罗汉墩处,我似乎看到了九华山最高洞府——太逐洞,它与燕子洞隔 龙溪相对,地处悬崖峭壁,洞前有天然石台,外人罕至。

碧氏三侠在太逐洞中修道,在 洞前石台上练武,他们归终在燕子洞中,仰视可以看到自己的出师之地……      忽尔山风吹来,寒意料峭,使我感到一阵寒栗。

脚下峭壁上悬挂的清流好似泪线条 条,龙溪潺潺犹如诉泣声声;万籁俱静,山色凝咽,孤身此境,百感交集。我拔除了洞

前没胸的杂草,,仰摄下师祖碧氏三侠归终洞府——燕子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