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子女 忠孝两全的硬汉子:张自忠之女忆父亲

2017-10-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现在都有张自忠路,以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张自忠将军,这足以显示出人们对他的敬慕与怀念.2009年6月上旬的一天,<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蓝靛厂南路的一个普通小区,采访了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老人86岁高龄,满头白发,步伐却稳健如常,思路也非常清晰.简单地寒暄后,她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父亲悲壮的一生.为尽忠,投笔从戎1891年8月11日,张自忠出生在山东临清唐园,家里的八个子女中,他排行老五,唐园人喜欢称他"五叔".张廉云听长辈们说,

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现在都有张自忠路,以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张自忠将军,这足以显示出人们对他的敬慕与怀念。

2009年6月上旬的一天,《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蓝靛厂南路的一个普通小区,采访了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老人86岁高龄,满头白发,步伐却稳健如常,思路也非常清晰。简单地寒暄后,她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父亲悲壮的一生。

为尽忠,投笔从戎

1891年8月11日,张自忠出生在山东临清唐园,家里的八个子女中,他排行老五,唐园人喜欢称他"五叔"。张廉云听长辈们说,祖父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祖母挑起了全家的重担。

1907年,张自忠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李敏慧结婚。20岁时,他考入天津法政学堂,同年加入同盟会,第二年又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当时的中国,民主革命正进入高潮。辛亥革命爆发后,张自忠萌生了投笔从戎、投身革命的想法。家人虽然执意反对,却拗不过他的坚持。

1914年,张自忠约上5个同乡,投奔到北洋政府陆军第二十师三十九旅七十八团团长车震麾下。车震虽然答应收留他们,却暗自思量:这几个富家子弟不过是一时冲动,吃点儿苦就会自己走人。果然,刚和全团士兵一起收割了4天麦子,满手大血泡就让5个同乡再也无法坚持,他们纷纷以家里有事为由告假,一去不返,只有张自忠留了下来。

张自忠也曾在家书中感叹军营的苦:"塞外奇寒,值此严冬,每日下操,手足皮肤均已冻僵,操毕回营,须先立户外,稍缓须臾方可入室,否则冷热相激,骨节溶化,手指耳鼻即脱落矣。除下操外,扛米抬炭,掘壕堆土,终日工作,休息时间甚少……"

张自忠的坚毅终于打动了车震。1917年夏,张自忠在车震的引荐下加入第十六混成旅,成为冯玉祥手下的一名中尉差遣(见习官)。此后,凭借坦诚的处事之道和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在部队晋升得很快。

难尽孝,泪湿襟衫

张自忠是个孝顺的人。在部队待了一段时间后,他将母亲接到身边同住。但由于军务繁忙,有时他一边和母亲说话,一边偷偷看表。张廉云说:"这个小小的举动被祖母看在眼里,她便以住不惯为由,要回山东老家。临别时,火车缓缓开动,父亲躲在站台的柱子后边独自落泪。"

1928年2月,张自忠的母亲在山东病逝,家人怕他悲痛过度,瞒着他。几个月后,张自忠从朋友那里得知了这一噩耗,立刻请求回家奔丧,却因战事紧张未被准假。过了几个月,时局稍稍平静,他又再次告假,谁知还是没被批准。

张自忠再也忍不住,跑到冯玉祥面前痛哭:"我在军队干了这么多年,没尽一天孝,现在母亲去世了,我若不到坟上去拜一拜,还算什么人?"一片孝心感动了冯玉祥,终于给了他7天假。张廉云清楚地记得,"那天,车刚开到围子(村庄四周的围墙)外,父亲就下了车,直奔祖母墓前,扑通一声跪下,头贴着坟头,嚎啕痛哭。"

张自忠对乡亲们也很好。弟弟张自明的孩子结婚时,已官至师长的他回乡见到乡亲们,不管亲疏、远近、贫富,都亲切地打招呼。家里有困难的,还多少都会给点钱接济。"我们碰到一个端着簸箕收粪的大爷,父亲也上去和他握手,给他递烟。"

或许是因为这种自然流露的谦和,再加上相貌清秀、爱穿长衫、熟习汉隶,在许多人眼中,张自忠更像一个文静书生。但事实上,他若严肃起来,那英武的双眼所透出的犀利目光,也会让人不寒而栗。"父亲治军极严。他眼窝浅,容不下一粒沙子,甚至因此得了个外号:‘张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