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迟的子女 徐迟、海子自杀和苇岸的死与《瓦尔登湖》

2018-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徐迟.海子的自杀和苇岸的死给<瓦尔登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与此同时<瓦尔登湖>也在中国火热起来.不知道为什么<瓦尔登湖>会有那么神奇的魅力.     我第一次读<瓦尔登湖>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在"文革"年代的后期,是徐迟在30年前翻译的文本,对于那个年代瓦尔登湖还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梦幻.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康科德城的南面,占地64英亩.如今,这里因为有了梭罗的小屋以及他的文字,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圣地和精神的家

        徐迟、海子的自杀和苇岸的死给《瓦尔登湖》

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与此同时《瓦尔登湖》

也在中国火热起来。不知道为什么

《瓦尔登湖》会有那么神奇的魅力。

     我第一次读《瓦尔登湖》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在"文革"年代的后期,是徐迟在30年前翻译的文本,对于那个年代瓦尔登湖还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梦幻。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康科德城的南面,占地64英亩。

如今,这里因为有了梭罗的小屋以及他的文字,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圣地和精神的家园。一片64英亩的湖水、一座不大的小木屋、三把椅子和一张桌子竟然会有那么大的魅力,美国著名作家哈丁曾说,《瓦尔登湖》内容丰厚、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

正因为此,它也影响了托尔斯泰、圣雄甘地等人,从而影响了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瓦尔登湖》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它是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

     到了80、90年代这部书便被国内千千万万个青年人所喜爱,并在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由期是在国内文学界流传甚广。直到今天仍被广大青年所青睐。

由于广大读者的寂寞心灵,便让人们从中获得生活的勇气和智慧。特别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读着《瓦尔登湖》,会感觉心情恬静下来,觉得他的文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人衷肠。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的陶渊明,这位归隐田园的东方自然之子,也远远不及那小小的瓦尔登湖所有的神秘的、静然的强大的精神魅力。

那么它与引进、接受这部书的三位作家徐迟、海子和苇岸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对这部书的读法,从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的论述中或许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 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

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更多的人愿意把《瓦尔登湖》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来读。因为梭罗经过实践发现,他能以28.

12元来建立一个家,用0.27元来维持一周的生活。他以一年中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因为如此《瓦尔登》在当时便具有了巨大的诱惑力,那几年里,梭罗的仿效者究竟有多少难以计数,他们引退林中,在瓦尔登湖畔建造茅舍,成为美国风行一时的时尚。

     但我认为最少有六种读法;那就是徐迟、海子和苇岸(包括骆一禾)死与《瓦尔登湖》有关的话。

 徐迟与瓦尔登湖

     在徐迟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文学翻译是贯穿始终的。而在他一生为数众多的译作中,《瓦尔登湖》是他最珍爱,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瓦尔登湖》最早是由徐迟翻译到中国的。

徐迟是湖北省作协的著名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写陈景润的;《地质之光》,是写李四光。的在70年代末“科学的春天”的出版,绿颜色的封皮儿、背景下,它们创造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后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课本。

上海译文的那个版本,在国内并没有取得特别大的影响,销量平平。读到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是在80年代后期的三年大阅读中完成的。徐迟称《瓦尔登湖》这本书是自成一格,独一无二的书。

读者并不太多。但凡读了这本书的人都比较喜欢它,他的思想卓尔不群,散文写得实在优美。他写的这部20万字的散文集,主要对他自己的内心,作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自我探险。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他的读者将会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是精美绝伦,世上罕见。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在徐迟看来,梭罗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家。他说梭罗“之要孤独,是因为他要思想。他爱思想。”还说梭罗“向往于那些更高的原则和卓越的人”,"向往于哲学家和哲学。"他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

”对于《瓦尔登湖》,徐迟说:“不须多说什么”,可他还是情不自禁地表达了他对这部书的喜爱。他用十分慷慨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用一生时间倾听这部名著的彻悟。“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处。” 本书内也有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

徐迟一生著作很多,读过的书古今中外名著,何止万千?而可曾对另一部书有过如此的评价,暂不可考。有一点是肯定的,至少,《瓦尔登湖》是一部对徐迟一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书。这对于徐迟和《瓦尔登湖》之间的深缘,对于徐迟的读者,尤其是对有意读懂徐迟的人们,切不可等闲视之。 1996年末,82岁的徐迟坠楼(跳楼?)身亡,再次引起人们对《瓦尔登湖》的注目。

 海子与《瓦尔登湖》

     海子,1983年毕业于北大法律系,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执教。1986年,政法大学迁址昌平,海子随学校到了昌平。海子自称一生读到最好的书就是《瓦尔登湖》1995年出版的《海子的诗》,至今已销了8万册。

其中就选有海子1986年写的一首诗《梭罗这人有脑子》——通过海子,至少有8万人知道了梭罗。但让《瓦尔登湖》大放异彩的不是海子的这首诗,而是海子的死。通过骆一禾、西川等友人的怀念海子的文章,大家知道了海子死前这一细节,接受了《瓦尔登湖》这部好书。因为海子1989年3月26日卧轨自杀。自杀时身边带了4本书,其中就有这本。

     海子的朋友骆一禾,原为北京出版社《十月》的编辑,为出版海子诗集致死,传为文坛佳话。海子、骆一禾、西川三人为同学,又是情同手足的诗歌兄弟。他们三人的友谊,在北京很著名。海子和骆一禾两个人的死,集中在那么一段时间,为《瓦尔登湖》平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蔬菜要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对世俗生活的向往。语言平易、朴实,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只是为什么要“从明天起”呢?我以为之所以要从“明天”起,就意味着诗人对“昨天”和 “今天”是不满意的,他的感觉是不幸福的。因此他才希望“从明天开始,作一个幸福的人”。

    海子生活了25年,但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的燃烧,然后突然爆炸!这样一个海子单纯、敏锐、富有创造性;同时急躁,易于受到伤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光辉的事物。

他梦想着麦地、草原、少女、天堂以及所有遥远的事物。他最大的富有便是阳光、月亮、大海、柠檬、树木、古风……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你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

与梦想着天国,却在大地上找不到一席之地的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不同,海子没有幸福的找到他。"1989年3月26日下午,山海关至龙家营的一段铁轨旁,一个穿着干净的年轻小伙子在那里上下徘徊,逗留了好长时间。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这个年轻人从墙壁上撕下一块纸片,用铅笔使劲的写下:“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这一年他25岁,这一天是他的生日,也是他的忌日。假如海子不死也许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诗王"了.

苇岸与《瓦尔登湖》

    真正让《瓦尔登湖》为国内出版界全面接受的,还有一个人,就是苇岸。

    苇岸1960年生,昌平人。中国人民大学某分校毕业,在校学的是哲学,毕业后分在昌平某中专学校执教。苇岸早期写诗,同顾城等朦胧诗人有较多的交往,后转写散文。海子到昌平后,他们交往较多。

昌平三个文人,“各执一端”,海子写诗,苇岸写散文,星竹写小说。苇岸1987年的时候从海子处知道了《瓦尔登湖》这本书,一连读了两遍,甚为喜爱。苇岸自己是这样写的:当我读到《瓦尔登湖》,我的确感到我对它的喜爱超过了任何诗歌。

这就是我在诗歌路上浅尝辄止,最终转向散文写作的原因。”从这时候开始《瓦尔登湖》促使了苇岸从诗歌写作转向散文写作,梭罗成为苇岸散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源头----其中就有《瓦尔登湖》对其影响之一。

    《瓦尔登湖》虽是诗质的,但形式是散文,所以相较海子,《瓦尔登湖》对苇岸的影响更深,也更持久。苇岸在国内散文界的影响是1995年以后迭起。他的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共有70则,其中至少有两则是写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是因为他是从心灵的道路上通往文学之旅的,他的脉管里流淌着文学殉道者罕见的真挚、沉着、纯粹。在现实生活中,苇岸先生是一个温良谦恭、简单平易的公民,内心是那么虔诚、敬谦、宁静;他也是一个乐善好施、富于感召力的公民,他认为在给予别人帮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心灵的洁净。

他对诚实、坚卓的写作者都抱有一种博爱、宽厚、援助的崇高情愫,在他身上闪耀着圣子圣徒铺路石般珍贵精神的光芒。

他这样阐扬他的向善行为:“即使今天,如果我为诗人或作家做了什么,我仍认为,我不是或不单是帮助了他们,而是帮助了文学本身。”他与已故诗人顾城、海子过从甚密,交谊深厚,并有多篇文字献给了他们,这些文字独具某种情感的深度与宿命的哀伤,为其他时文所不及。

     苇岸先生是一位在根源上和民间、和大地建立了一种血脉交融、不分轩轾的亲密联系的原创性作家。他的写作母题基本上是一些有着元素意义的意象:空气、阳光、水、月亮、星星、草木、田野、庄稼、虫蚁、鸟禽等,以及与此相连的原初语境:农事、物候、星象、季节、劳作、繁衍……阅读他的作品可以唤醒我们沉睡已久的记忆,也可以使我们想起一些遥远的、渐渐陌生的事物。

     我要说的读《瓦尔登湖》不仅仅是5种读法,如果要看把《瓦尔登湖》引进中国的三位作家都死于非正常死亡的话,不知到这是否也算一种神秘,如果算,那就有了第六种读法。

因为他们都心领神会的对这部书看的再透彻不过了。这本书在他们心中已经深入到了精神骨髓;因为他们都读懂了那种神秘的、谧静休然、遥不可及幸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类似瓦尔登湖的意境看做是人间唯一的、最美好的天堂。把自己不可以实践的梦幻感觉,只有瓦尔登湖这样的地方才是他们最向往的理想天堂,只是他们每个人的彻悟不一样罢了。

      单从表面上看;

      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的彻悟是;湖水、青草、蓝天以及农夫、渔夫、船夫、樵夫、猎户、牧人、采药人、养蜂人,一片湖水;一座木屋、一张桌子和三把椅子。

      徐迟读瓦尔登湖的彻悟是;寂静、馥郁、芬芳、美丽,佳妙,真切、深沉、恬静、智慧很满足,也很凉爽有无穷的兴味。

      海子读瓦尔登湖的彻悟是; 他梦想着麦地、草原、少女、天堂。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蔬菜还要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苇岸读瓦尔登湖的彻悟是;建立了一种血脉交融、不分轩轾的亲密联系的原创性作家空气、阳光、水、月亮、星星、草木、田野、庄稼、虫蚁、鸟禽、还有物候、星象、劳作、繁衍……阅读他的作品可以唤醒我们沉睡已久的记忆,也可以使他想起一些遥远的、渐渐陌生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