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英的事迹 王阳元院士赞林兰英院士:严谨的学者 执著的科学家

2017-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阳元院士赞林兰英院士:严谨的学者 执著的科学家 1958年还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就读的王阳元院士在外文楼聆听了一场至今使他终身难忘的专题报告.这就是刚刚从美国回来的林兰英先生做的有关"半导体材料"专题的报告.王院士说林先生那次讲课的一些例子和内容,直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他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林先生在课上特别强调实验工作的细致和艰苦,她在课堂上向听众举了手工打磨硅片的例子,她说打磨硅片不能够简单地磨,要用"8"字形的方式来打磨,这样磨出来的硅片才能均匀.林先生

王阳元院士赞林兰英院士:严谨的学者 执著的科学家 1958年还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就读的王阳元院士在外文楼聆听了一场至今使他终身难忘的专题报告。这就是刚刚从美国回来的林兰英先生做的有关“半导体材料”专题的报告。

王院士说林先生那次讲课的一些例子和内容,直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他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林先生在课上特别强调实验工作的细致和艰苦,她在课堂上向听众举了手工打磨硅片的例子,她说打磨硅片不能够简单地磨,要用“8”字形的方式来打磨,这样磨出来的硅片才能均匀。

林先生其实阐释了一个科学道理:简单的实验工作看上去不是大的科学问题,然而如果不细致地研究实验方法,大的科学问题也就解决不了。林先生一辈子把科学技术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并为之奋斗终生。

王院士说她的这一追求是非常强烈的,这一追求又与她的爱国主义热情是分不开的。王阳元院士介绍说林先生在她快到80岁时把砷化镓单晶的产业化作为自己晚年的一大奋斗目标。

王院士介绍说林先生说过,作为一名科学家一定要为他的祖国争气。她引用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一句名言: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学者却有自己的祖国,借此来鼓舞和激励那些为祖国科技事业执著奋斗的科学家们。

科学家只有积极努力地创造出科技成果才能为祖国赢得荣誉和尊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在空间半导体材料落后的时候,中国科学家遭遇了外国人傲慢的偏见和无理的歧视,而当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即微重力条件下砷化镓单晶生长的新成果)后,外国人就不敢小瞧我们了。

在林先生看来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发展是科学家一生的向往和终身奋斗的目标。林先生病重期间,王院士到协和医院去探望她时,林先生拉着王院士谈了大约40分钟,谈话的内容全都是如何把我国半导体事业搞上去的问题。

王院士为她的身体健康着想,几次试图打断她,都被林先生固执地拒绝了。林先生病危期间还宣称等她痊愈后还要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工作十年八年。“九五”期间以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微电子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核心组建的“北方基地”的专家们共同推荐林先生为专家组组长,林先生以她出色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才能带领基地全体科研人员积极向国家争取项目,努力进行科研攻关,她对基地各单位做了合理有效的分工:半导体所做材料(由林先生负责);微电子中心做微细加工和电路器件(由吴德馨院士负责);北京大学做新器件、新工艺(由王阳元院士负责);清华大学做系统集成和产业化方面的研究(由李志坚院士负责),各单位分工协调、积极密切地配合,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交付的一个个科研任务。

在为“亚100纳米器件研究”争取“973”项目的过程中,林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她既是该项目的积极倡导者。

也是坚决的支持者。国家不久就批准了这一项目,并将之改名为“SOC中新工艺和新器件的研究”。可以说这一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与林先生的积极争取和她所做的大量有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林先生就像一位大家长,里里外外地任劳任怨地服务着“北方基地”这个大家。王院士感慨地说我国微电子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敬爱的林先生的功劳和贡献是巨大的。佟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