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王开湘 被埋没近半个世纪的中央红军长征先锋团团长黄开湘
黄开湘,至今还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一个名字。就是知道他的人,也多半把他的名字错成“王开湘”。他实际是中央红军长征先锋团团长,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爬越第一座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黄开湘指挥的第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团。
仅凭长征中的功绩,称黄开湘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也是不过分的。 天有不测风云。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结束之后,没过几天,时年27岁的黄开湘不幸身染伤寒病故。
由于对他的去世是否属于病故,迟迟没有明确说法,使这位英雄尘封了几十年。直到47年后的1982年,杨成武将军写的由叶剑英元帅题写书名、聂荣臻元帅作序的《忆长征》一书出版,才把他的老搭档黄开湘的英雄事迹和病故的情况公之于世,大白于天下。
黄开湘简历和先锋团来历 黄开湘,1908年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一个贫苦农家,从小饱尝生活的艰辛,干过木匠、篾匠。
他母亲方尚香是方志敏的堂姑。他很早就跟表兄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是赣东北根据地早期有名的共产党人。从1929年起,他先后担任过县苏维埃军委主席兼独立营政委、红十军参谋长兼第八十二团政委、赤色警卫师师长(方志敏兼政委)。
1933年初,赣东北苏区与中央苏区连成一片,黄开湘奋勇参加了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1933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红一军团成立供给部,部长是赵尔陆,政委是黄开湘。
当时供给部最难侍候的就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太上皇”李德。这位老外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军事上瞎指挥,生活上特殊化,作风上骄横霸道,别人都不敢惹他,只能忍气吞声,满足他的各种要求。
黄开湘不吃这一套,对他提出的无理要求,不仅敢公开顶撞,有时骂他无理取闹,直气得能说几句中文的李德直叫:“公牛,公牛,好斗的公牛!”时间长了,“公牛”也不堪忍受,便直接找到中央主管军事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周恩来,坚决要求离开供给部,上前线打仗,不愿再受李德的窝囊气。
1934年春,他接替谭政任红一师政委。1934年11月底长征中的湘江血战,红军损失过半,部队缩编,1935年1月他调到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任团长。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其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第二十八团。这个英雄团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在长征中经常担负急难险重任务。 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开始长征,一直到湘江战役前,摆的是三路并进的甬道式搬家阵形,左路是红一、红九军团,右路是红三、红八军团,中路是军委纵队、中央纵队,第五军团殿后。
这样的阵形,没有也不可能有为全军开路的先锋团。
湘江血战后,中央领导层随军边走边争论是转兵贵州还是绕道去湘西,这自然也谈不上有为全军开路的先锋团。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毛泽东重掌军权,采取高度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出奇兵。这种迂回曲折打圈子的战术也不可能有为全军开路的先锋团。
1935年5月12日会理会议后,中革军委曾组建过中央红军先遣队,由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任司令,由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任政委,队伍是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和一个工兵连,以及由萧华带领的一个工作队。
按这个阵容,红一团是全军的先锋团。但时间很短暂,红一团在安顺场艰难地强渡大渡河以后,由于各种困难所限,中央红军主力改由红四团夺取的泸定桥通过大渡河。此后,先遣队和先锋团就不复存在了,走在长征队伍前部的红一军团基本上把开路先锋的任务交给了红四团。
2006年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称赞说:“红四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在长征中,它多次担负开路先锋任务,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 排除万难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12日,在四川会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迅速北渡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或川陕甘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蒋介石闻讯后,口出狂言,要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急令国民党中央军和川军前堵后追。
中革军委原定由杨得志率中央先遣队的红一师红一团从安顺场打开全军渡河通道。可是当著名的十七勇士冒险强渡大渡河后,发现大渡河水流湍急,又赶上是洪水期,河面太宽,无法架桥。
渡口也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不可能主要从这里渡河摆脱敌人。在十万火急的情势下,中革军委当机立断,决定由黄开湘、杨成武率红二师红四团为左路先锋团,用三天时间,从大渡河西岸赶到泸定桥,夺取泸定桥,开辟中央红军主力新的渡河通道。
安顺场距泸定桥320华里,没有路,除了羊肠小道,就是险峻的古栈道,左边是高入云端的峭崖陡壁,右边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水,走在这样的险路上,头晕目眩,稍不注意,就会跌入汹涌的河水中。
5月27日是红四团进军泸定桥的第一天,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和敌人打了两仗,消灭了敌军一个多营,但部队只前进了80里。第二天他们正整装待发,军团通讯员飞马送来军团长的死命令:“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
你们要用最快速度的行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这就是说,还剩下的原定两天走完的240里路程,现在必须在一天内走完。天哪!
这可能吗?轻易不言困难的黄团长说:“这是个大难题!”他们要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堵截,克服爬山涉水的重重困难,忍受极度的饥困疲乏。 这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困难再大,任务再艰巨,拼命也要完成。实在是因为时间太紧迫,连动员会都来不及开了,只能由连党支部、排党小组在小跑行军中“飞行集会”,三言两语,统一思想,表示决心。
没走多久,部队来到了上下有三四十里的猛虎岗,岗中间有一条通岗顶的羊肠小道,岗顶的隘口有一营敌军把守。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天老爷真帮忙。当时岗顶浓雾弥漫,五步开外什么也看不见。黄团长和杨政委商量后,决定利用大雾作掩护,派部队摸上山去,乘敌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用刺刀、手榴弹解决问题。这招还真灵。
过了猛虎岗,30里外还有一座叫摩西面的大山,驻守着敌人的团部和一个营。这伙敌军也是毫无思想准备,被红四团突然一击,立刻土崩瓦解,四散逃命。但可恶的敌人把必经的一个木桥给炸毁了,为架这座桥整整耽误了红四团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
架好桥后,心急火燎的指战员们一口气跑了四五十里,傍晚7点多,到达距泸定桥还有110里的一个小山村。 第二天早晨6点钟,英雄的红四团按照中革军委要求的时间到达泸定桥。 泸定桥在白雪皑皑的贡嘎山和二郎山之间,悬在大渡河河床上方1O丈高的空中。
悬桥有13根铁索,从河东岸拉到河西岸,每根铁索80丈长,碗口粗。13根铁索,9根用作垫桥板,4根作扶手。桥面8尺宽。平时桥面铺有3尺宽的桥板,此时敌人把木板全都抽掉,只剩下寒光闪闪的13根铁链子,不要说在上面爬过去,就是看着都令人心惊胆战。
铁索桥两端筑有桥楼,东岸的桥楼还筑有连着泸定城城门的桥头堡。泸定城门外还建有几座封锁桥头的碉堡。
守城敌军两个团。 下午4时,总攻开始。黄团长下达的战斗部署是:用两个主力营火力封锁两侧增援之敌,其余的部队组成三个梯队,正面突击。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为先锋,杨政委随第一梯队边铺桥板边冲击,黄团长随第二梯队边指挥边跟进。
当事先准备好的全团数十名司号员同时吹响冲锋号时,我方所有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喊杀声惊天动地。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10来颗手榴弹,如离弦之箭。他们冒着对岸射来的枪弹,扶着桥边的铁索,脚下踩着摇晃的铁索,勇猛向对岸冲去。
敌人本想负隅顽抗,但他们的火力很快被红四团的火龙吞没了,敌人被吓呆了,纷纷逃出工事向城里跑。杀进城的红四团官兵经过两个小时的巷战,攻占了泸定城,打开了中央红军千军万马跨越天险大渡河的通道。
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盛赞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战绩。中革军委给红四团授予一面“开路先锋”的奖旗,对突击队员和黄团长、杨政委都颁发了当时最好的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