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踢蒋介石 国学大师刘文典怒踢蒋介石传奇

2018-0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者:陈贝贝 回复日期:2009-02-05 16:54:14 作者:老恐怖鸟 回复日期:2009-02-05 11:53:01 何来耳光,脚踢??? 刘文典脚踢老蒋,鲁迅或许略过不提. 老蒋打刘文典耳光,鲁迅怎么可能放过?打着灯笼也打不到的好素材啊.====================== 请见云南大学和安徽大学校史 母 校 简 史(摘自1947年毕业生纪念册) 远在民国十年,许省长世英,曾议设大学,未果.十五年,高省长世读,重申前议,聘姚永朴先生为校长,计划进行,适值革命运兴,又中辍.至

作者:陈贝贝 回复日期:2009-02-05 16:54:14 作者:老恐怖鸟 回复日期:2009-02-05 11:53:01 何来耳光,脚踢??? 刘文典脚踢老蒋,鲁迅或许略过不提。 老蒋打刘文典耳光,鲁迅怎么可能放过?打着灯笼也打不到的好素材啊。

====================== 请见云南大学和安徽大学校史 母 校 简 史(摘自1947年毕业生纪念册) 远在民国十年,许省长世英,曾议设大学,未果。

十五年,高省长世读,重申前议,聘姚永朴先生为校长,计划进行,适值革命运兴,又中辍。至十六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陈调元来皖任省府主席,经聘余谊密,胡春霖,张秋白,汤志先,雷啸岑,刘文典,吴承宗,廖方新,常宗会,吴善诸先生,组织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并推举刘文典先生为文学院筹备主任,吴承宗先生为工学院筹备主任,韩安为农学院筹备主任。

次年(十七年)二月,筹备就绪,以百子桥法政专门学校为第二院,供学生住宿,另租锡麟街圣工会一部份房屋为第一院,作为教室,办公室,及图书馆,开始招收大学文法学院本科学生,是为安大成立之始。

十八年一月,省府以筹备委员会任务终了,接收改组定名为安徽省立大学,任命程教育厅长天放兼任校长,经聘朱世明先生为理学院筹备主任,积极筹设理学院,以符大学组织法三学院得称大学之规定。

六月,程兼校长辞职,省府任命王星拱先生继任校长。 王校长视事后,首先招收理学院本科学生,正式成立三学院,聘杨亮功先生为文学院院长兼秘书长,陶因先生为法学院院长兼教务长,现任本校理学院院长张其浚先生为理学院院长,邓季宣先生为预科主任。

并拟次第扩充农医工三学院。后因省府支绌,预定计划未能实现。十九年六月,王校长辞职,省府任命杨亮功先生继任校长。

杨校长遵照部令,易名为安徽省立安徽大学。二十年七月,杨校长辞职,省府任命何鲁先生代理校长。二十一年四月,何鲁先生辞职,程演生先生继任校长。 程校长以本校第一院租自外人,决非久计,因义就百子二院附近添购基地建筑新校舍。

是年六月(二十一年)举行第一届毕业典礼,证各学院毕业九十六名。二十二年六月,举行第二届毕业典礼,计各学院毕业一百一十九名。二十三年一月程校长辞职,傅铜先生继任。

在此时期,现任本校总务长胡子穆先生为事务长。 傅校长视事后,即开始兴筑教室及办公室,二十四年六月,举行第四届毕业典礼,计各学院学生一百名。七月,傅校长辞职,李顺卿先生继任校长。

李校长视事后,遵令结束政经学系,开办农学院,遂政经系学生借读北平大学法政学院,并将原赁对保罗校舍全部退租,迁入傅校长新建之新校舍。二十五年六月,举行第五届毕业典礼,计各学院毕业生九十六名。 二十六年抗战军兴,国内局势日趋混乱,至二十七年春,战局愈趋附严重,李校长及大部分教职员均已离去,校务停顿,省府派汪洪法先生负责保管,准备撤退。

最初拟在湖北荆州复校,并已派员前往接洽校址,后因荆州沦陷未果,安庆告急时,汪先生乃率领学生沿安合路撤退至六安,到六安时,安庆沦陷。

汪先生复准备至霍邱先行筹复农学院,但至七月间,六安霍邱相继告急,再迁立煌,同时派人赴汉口辞行设结束保管办事处,旋汉口告急,再撤退至重庆,至此复校,已成绝望,乃由汪先生商请方教育厅长治(时方厅长在渝)及省府驻渝办事处温处长,联名请求省府,办理接收,直至二十八年夏,始将各项结束手续办理清楚,原已具有相当规模之安徽大学,从此停办矣。

迨胜利以还,皖省人士咸望恢复安徽大学,并向中央请求改为国立,三十五年一月部聘朱光潜先生等十一人为筹备委员,朱先生兼主任委员,陶因先生为委员兼秘书,后朱先生一再恳辞主任委员,教部乃改聘陶因先生代理主任委员,于三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在京召开筹备委员会议,商计复校计划,五月初,筹备委员会由京迁安庆,六月秋,始正式接收校舍,积极修建并添筑教授住宅,九月三十日,奉部令任命陶主任委员为校长,即聘汤澡真先生为教务长,桂丹华先生为训导长,胡子穆先生为总务长,胡稼胎先生为文学院长,张其浚先生为理学院长,韦从序先生为法学院长,齐坚如先生为农学院长,至十月初,开始招生十一月六日,陶校长视事,十一月十一日,正式开学,二十日上课,筹备委员会任务遂告终了,国立安徽大学乃于此短促期中成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