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访』中国著名评剧板胡演奏家 - 董生

2017-10-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董生,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教授.他师承张福堂.陈文斌等老艺人,学习评剧板胡,还广泛涉足

董生,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教授。他师承张福堂、陈文斌等老艺人,学习评剧板胡,还广泛涉足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从艺近五十年来,在舞台实践、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董生出生在梨园世家,母亲董美珠是天津著名的评剧演员,也是一位出色的评剧教育家。董生从小没了父亲,是母亲辛辛苦苦一手将其抚养长大,无论是从生活上还是做人方面,母亲对他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虽然董美珠是评剧演员,但她却没有要儿子也像自己一样唱戏,而是让董生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

董生从小就很喜爱乐器,小时候老听见邻居在吹笛子,自己也买来笛子、口琴学着吹。去戏院看戏的时候,他对演员的演唱没什么兴趣,反而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琴师身上,看着他们弹琴、拉弦,自己也跃跃欲试,回家便拿筷子当成弓弦,有模有样地在那拉,劲头十足。

1958年,董生作为团带学员被招进天津评剧院少年特训队。为了培养新一代,评剧院当时调了一大批优秀的评剧演员、琴师到训练队当专职老师,董生有幸分在启蒙老师张福堂组下学习小锣。

因为打击乐器入门相对比较简单,董生在进训练队十二天后就跟着老师上台演出了。“我当时吓得手冰凉,全身僵硬,演员演唱时我们一般不用伴奏,但我却还一直拿着小锣在那盯着,做好准备姿势一动不动。张福堂老师看见就跟我说,‘放下放下,轮到你的时候再拿起来’,我这才放松下来。

”说到这些,董生笑着模仿起当时僵硬的动作来。
学了一年的小锣,董生对乐器有了一定的认知,也有了乐感,便开始跟着陈文斌转学板胡。刚开始他要先学二胡,老师口传心授了基本要领和弓法、指法之后,便让他跟着演员吊嗓,听演员怎么唱,老师怎么推拉,自己学下来。就这样一年下来,没有假期地天天拉二胡,老师觉得不错了,就让他开始学习板胡。

“拉板胡要带银指套,刚开始老师让我去买缝被子用的顶针带着练,过了一两个月适应以后,院里便给做了乐器和银指套,我才真正开始自己的‘板胡生涯’。”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了让技艺有进一步提高,董生下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苦功。

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后,董生便拿着琴去学校附近的海河公园,坐在河边的长椅上练琴,从未落下一天。赶上下雪他就随身带把扫帚,把椅子上的雪扫一扫,继续坐那练。让董生印象颇为深刻的是,有时候天气特别寒冷,他穿着棉猴,手冻得冰凉,结果坐那练琴时,最后除了握千斤的左大拇指依旧冰凉外,剩下的九个手指头都热乎了。

这时***了,路灯关了,晨练的老人也回家了,董生便收拾好乐器回学校继续上课、排戏、练琴吊嗓。

随着年龄增长,董生对戏曲的悟性、对乐曲的理解、对弓弦乐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除了练就牢实的基本功外,他也开始涉猎评剧以外的剧种。1965年,评剧院少年训练队和梆子剧院附属学校并入天津戏曲学校,评剧、梆子、京剧三大剧种的学生在一个环境下学习,这让董生的眼界得到很大开阔。

1966年以后,一批京、评、梆的精英学生聚集到一起成立文艺宣传队,大家一起排戏、演出,董生也因此学到很多京剧、梆子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我们那时候主要是排样板戏,以京剧为主。

因为评剧的演出少,拉不了板胡,我跟师兄学京胡,他们练我就看,有问题也不耻下问,然后自己在一旁练,就跟偷师一样。板胡跟京胡都是弓弦乐器,基本指法、弓法相似,但个性不一样。

在排样板戏时,他们拉,我就用心听,领悟其中的神韵和味道。”通过勤学苦练,董生很快掌握了京胡的演奏技巧和京剧的唱腔特点,1969年,梅派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荣环演出时,董生还为其编曲,给杨荣环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在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的演出活动中,杨荣环还邀请董生为其演出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剧目担任京二胡伴奏。


就这样十多年来,董生一直在演奏、教学京胡,直到***结束,评剧事业开始慢慢恢复,董生才重返评剧舞台。

凭借着多年来的舞台经验积累和技艺打磨成熟,董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认可,并带着学生为众多名家伴奏,不仅有鲜灵霞、筱玉芳、莲小君、新翠霞等天津著名评剧演员,还包括来天津演出的花月仙、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马泰、郑桂芳、谷文月、刘萍等国内知名评剧演员,他精彩的伴奏和出色的配合赢得了演员们的一致赞赏。


1978年,赵丽蓉来天津演出时跟董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缘于演出时发生的一个“事故”。当年赵丽蓉文化意识超前,她在北京演出时,化装成黑人模样演唱外国歌曲《巴比伦河》惊艳了北京观众,火爆一时。随后赵丽蓉来天津演出,依旧是这一套表演却没能“收服”天津观众。

由于天津文化氛围跟北京大不相同,观众更青睐传统文化,所以赵丽蓉一登台唱外国歌曲,天津观众都楞了,甚至有人直接在底下喊“唱阮妈!报花名!……”赵丽蓉头一天在天津演出也没做准备,结束后赶紧想办法补救,于是决定接下来唱传统戏。

这就需要现找伴奏了,因为之前听过董生在天津的名气,赵丽蓉就说:“赶紧找董生。”转天上午,赵丽蓉找到董生,说要唱《弄假成真·夸女婿》、《报花名》等天津观众喜爱的段子,董生一听:“行!

您甭管了,晚上见。”然后就回去把谱子整理出来拿给乐队练习。等到晚上演出时,赵丽蓉唱得兴致勃勃,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博了一个满堂彩,赵丽蓉也算是挽回了面子。演出结束后,赵丽蓉感激地跟董生说:“生子,我以后到天津演出就离不开你了!”

董生先生除了是一位优秀的琴师外,董生还是一名执教了四十多年、培养了大量京评剧人才的教师。他教导学生说,一个好的琴师,要学会跟演员同时塑造人物,用自己的琴与演员同唱,这样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珠联璧合的境界。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董生总结出“托、保、随、带、垫、揉、滑、打、裹、弹”的演奏技巧,形成了琴声感情充沛、圆润明亮和弦法纯熟多变、刚柔并济的表演风格。他将自己的经验积累倾囊相授,教给学生,并带着学生寻找大量的舞台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学与练中迅速成长,京剧演奏员汤振刚、吕玉勇、王悦及评剧演奏员王忠喜、朱永江、董春水等优秀琴师都出自董生门下。

在教学之外,董生还创作了大量戏曲作品,其中既有评剧音乐唱腔、京剧曲牌、独奏与协奏曲,也有各剧种的戏歌,既有借鉴、移植的,也有原创、改编的,曾在天津火热上演的评剧《焚香记》、《妇女代表》、《闺女大了》、《鸿雁传书》、《状元打更》等剧目的部分声腔和音乐就是出自董生之手。

1989年,董生与天津乐团合作演出了他创编自《霸王别姬》的京剧曲谱《夜深沉》,这也是天津首次尝试民乐乐器京胡与西洋管弦乐器合乐的演出,成为一次创举。1993年,为纪念毛***诞辰一百周年,董生出版了以戏曲声腔为毛***诗词谱曲的盒式磁带,包含了《茫茫九派流中国》、《北国风光》、《九嶷山上白云飞》等多项剧种类别的作品,由孟广禄等名家倾情献唱。

1997年,因为火爆津城的评剧《狗不理传奇》创腔,董生获得了天津第四届戏剧节音乐创作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董生被调入天津青年京剧团艺术工作室,创作了大量的京剧作品。他先后为新编京剧《锦袍情》、《曹操父子》、《马嵬香销》、《岳云》等曲目编写伴奏音乐,荣获文化部音乐创作奖。他还根据京剧曲牌重新改编了京胡独奏曲《岳锦山》、《沉香春日》以及京胡协奏曲《霸王别姬》等作品。


2001年,在“董生中国弓弦乐器演奏会上”,他在原来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创了“反反二黄”旋律,演奏“小开门”曲牌,从指法到旋律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受到业内外关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董生刚刚从近日结束的唐山评剧艺术节归来。虽然近些年身体不太好,但是一听说老朋友崔连润为推新人排演《雷雨》需要帮助时,他便一口答应了下来,“为评剧传承,我责无旁贷。

虽然排戏、训练着实费了一番功夫,但年轻演员在比赛中有了出色发挥,并取得优异成绩,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评剧,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相比较演员而言,琴师在舞台上往往较少得到观众的注意,董生对此不以为然。

他说:“我是乐在其中。演员是花,我是叶,红花要有绿叶配,而绿叶也要把花衬托得更美。虽然我举办过演奏会,也曾在舞台中央坐过,但结束后我还是要归原位,成为伴奏群中的一员。我相信,只要演奏得好,与演员配合得好,便会得到观众的赞赏。”
(信源:2012年9月20日《天津广播电视报》记者:李新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