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远与吕文科 新疆克拉玛依:与吕远老师聊克拉玛依的文化

2017-10-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天山网讯(通讯员绳志勇报道)7月22日至23日,85岁的吕远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自北京飞赴新疆克拉玛依,参演我市正在筹拍中的新城市形象宣传片.休憩间,笔者与吕远就新疆克拉玛依文化一题进行了交流.吕远认为,无论是石油文化,还是其他形态文化,已经融入到绝大多数新疆克拉玛依人的血液中,首要体现在工作状态中,集中体现在建筑里,分布在行为举止中.石油文化在新疆克拉玛依经历着一种很奇特的发展壮大,它根植于最基层,创业初期,新疆克拉玛依文化人士多数产生于生产单位,虽然部分受过系统或半系统训练.教育,却影响了

天山网讯(通讯员绳志勇报道)7月22日至23日,85岁的吕远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自北京飞赴新疆克拉玛依,参演我市正在筹拍中的新城市形象宣传片。休憩间,笔者与吕远就新疆克拉玛依文化一题进行了交流。

吕远认为,无论是石油文化,还是其他形态文化,已经融入到绝大多数新疆克拉玛依人的血液中,首要体现在工作状态中,集中体现在建筑里,分布在行为举止中。

石油文化在新疆克拉玛依经历着一种很奇特的发展壮大,它根植于最基层,创业初期,新疆克拉玛依文化人士多数产生于生产单位,虽然部分受过系统或半系统训练、教育,却影响了身边一大批石油工人,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这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可以说,新疆克拉玛依不仅是一块盛产石油的宝地,更是一片文化茁壮发展的沃土。

关于新疆克拉玛依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因。吕远认为,从某个角度来看,所有新疆克拉玛依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文化工作者,这是油田、城市建设之初就打下的深刻烙印。从新疆克拉玛依最初开发建设起,油田就涌现出一批很原始的文化流派,虽然稚嫩,但始终与城市一同壮大发展,没有停滞过。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石油工人的可爱和可贵之处,就是始终胸怀理想,在这里,文化实际上已成为一个精神寄托的载体。

关于《新疆克拉玛依之歌》。吕远认为,《新疆克拉玛依之歌》传唱57年,唱响大江南北,实际是新疆克拉玛依一笔财富。迄今为止,全国所有地县级市还没有超越《新疆克拉玛依之歌》的曲幕《新疆克拉玛依之歌》不应被简单看作成一首歌曲,而是新疆克拉玛依精神的传承。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新疆克拉玛依之歌》的诞生反映了新中国初建时的诉求,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技术落后、能源短缺,大家的渴望就是要改变现状,情感焦点都寄托在改变落后面貌上,所以铁人王进喜、《新疆克拉玛依之歌》等符合时代呼唤的人物和歌曲迅速被推广认知和传唱,被百姓接受。

二是《新疆克拉玛依之歌》体现的是一种意境,侧重写情,旋律更适宜专业歌手演绎,因此涌现出吕文科、阎维文、马国光、罗天婵、黑鸭子、司红军等一大批知名艺术家纷纷演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首歌曲的经久不衰。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新疆克拉玛依的发展是新中国的一个缩影,新疆克拉玛依从诞生之日起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工业化建设提供动力,他的成长充满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坚毅;改革开放后,新疆克拉玛依的建设发展始终与当代中国的崛起高度契合;而新疆克拉玛依未来发展理念的提出(即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又反映了中国梦的诉求。如果不是这些,他认为《新疆克拉玛依之歌》早已石沉大含被历史和人们遗忘。

一番交谈后,笔者问吕远老师,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新疆克拉玛依,能否用“亘古荒原上的中国创造”,吕远欣然同意。

(原标题:新疆克拉玛依:与吕远老师聊克拉玛依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