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谢家麟 物理学家谢家麟、建筑学家 吴良镛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均年逾九旬 谢家麟是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 研制成功北京正负电子 对撞机吴良镛针对中国城镇化进程创立“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名科技专家。
早报记者 俞立严 实习生 李乔远
昨日上午,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分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62项;授予8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谢家麟、吴良镛
分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1955年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回国后,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和世界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该理论发展了整合人居环境核心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方法,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在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通过的《北京宪章》中得到充分体现。
上海56项(人)成果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上海共56项(人)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总获奖数的14.6%,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其中,5项成果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7项成果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41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
德国数学家德乐思教授、英国食用菌生理和活性物质研究专家约翰·安东尼·巴士威教授、法国血液学专家戴宇阁教授3位在沪外国专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同一城市同一年度3位外籍专家同获大奖,在全国尚属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