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琴:天水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天水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 王晓琴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天水市作为甘肃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劳务输出大市,留守儿童问题相对突出。由于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原籍农村的“留过儿童”因无人监护,在学习、心理、安全、情感、道德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探索新形势下留守儿童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对全市的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我们坚持点面结合的办法,在普遍开展调查的基础上,以张川县为重点调查区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以14岁以下儿童,调研主要采取了数据统计、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走访调查、面对面问答,座谈等形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留守儿童10.95万人,占全市儿童总数的16.67%。留守儿童问题得到社会普遍关注,但未形成有效的机制和管理模式,交通便利的城郊,条件较好的学校家庭和睦、监护人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庭,留守儿童问题较容易引起重视,偏远山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程度不高,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和照顾。各县区、乡镇、学校都开展了形式不同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但受条件限制,留守儿童之家并不普及。
(一)农村留守儿父母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从外出情况看,留守儿童双亲外出务工比例较高,占到留守儿童的52%以上,单亲外出务工以父亲外出者属多,母亲留家照顾子女、老人、从事农业户,呈现出生活上的“单亲家庭”,由此而产生的留守儿童妇女又成为另一社会问题,张川县张川镇中学为例,留守儿童409名,其中196名属单亲外出,213名属双亲外出打工,占52.1%。
1、从务工地域看,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中,跨省务工人员经常要高于在县(区)和跨县、跨市务工的从例,致使务工人员经常回家不太现实。2、从与家庭的联系看,外出务工父母多以干体力活动、零工、做小生意为主,流动性大,生活不稳定,无法与家里联系,多数外出务工父母回家偏少,与留守儿童的联系较少,大多数人半年或一年才回家一次,还有一些常年都不回家。统计表明,秦州区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常年在外的占4.0%,一年回来一次的占50.1%,半年回来一次的占30.3%。
(二)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从孩子的爱好兴趣、对学习成绩的态度、遇到困难求助的方式、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和孩子认为父母经商务工的利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类。大多数“留守儿童”认为念书学习是自己的天职,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和取得好成绩的信心,父母外出对指导孩子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取得好的成绩有较大的影响,有40%的自信为中等,10%的自认为一般,30%自认为较差。“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向同学求助,其次是自己克服解决,这与农村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低有关。
2、“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问卷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大多数对生活基本满意,只有20%左右的认为现在生活不如父母在时,这说明绝大部分成年人在外出打工时对子女的生活做了较好的安排,有68%的儿童认为和父母在一起幸福,有l0%的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更好,有逆反心理。有好多“留守儿童”认为看电视或和同学一块玩是最开心的事,这与监护人管理不严或溺爱孩子有关。多数孩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有心事世故在自己心理,只有25%的孩子向监护人诉说心事。
3、“留守儿童”的健康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偶尔生病,与非“留守儿童”情况基本一样。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太明显的不良特征,他们多数还能够帮助家人做家务,初中的“留守儿童”还学会了洗衣服、洗涮灶具,有较好的生活习惯,善于表现自己,希望能得到家庭成员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呈明显成人化倾向。少数“留守儿童"在个性特征上常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比较内向、孤僻不太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4、“留守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态度。绝大多数“留守儿童”认为学校教师对他们比较关心,但社会对他们很少关心或关心一般,大多数认为“一个人有爱心、善于关心别人很重要”,认为“对谁关心都无所谓”的占少数,问卷调查反映,对个别“留守儿童”家庭变故等原因辍学的,他们的同学很少去关心,只有个别同学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才去看望辍学的“留守儿童”,有许多同学不知道关心“留守儿童”,还有的怕“留守儿童”影响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