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的儿子 华科校长李培根:教育本身的尊严是要捍卫的
有媒体的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让学生们用四年的时间等一场“根叔”式的价值教诲,我们所希望的是“根叔”式的常规教育,这才是大学的精神所在。但是,回望我们当下的教育现状,若要实现这种理想化的大学教育方式,又的确充满着很多现实的困难。在根叔看来,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被拉大了。”如今的大环境,的确使得教师难以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学生教育上。对于教师行业之外的人也许很难想象,一个一级教授的月工资只有2800多元,很多教师为了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将精力分散给科研和项目上。由此可见,若教师的精力不能专一的投放到学生教育的身上,势必会出现如今大学教育所面临的这些尴尬问题——更多的孩子用“玩在大学”取代了曾经的“学在大学”。
要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 教育不是培养“工具”
李培根校长一直非常推崇的是教育要回归到学生的本位上,让学生作为一个个体能够充分自由的发展。其实现在很多大学校长都在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是在根叔看来最根本的是需要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首先要弄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以前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建设的接班人。但是,建设的接班人并不等同与建设的工具。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因为接受教育不只是为了成为生产者;强调“人”的意义,是为了给个体更大的自由发展,寻找自我的个性。在李培根校长看来,这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更是全社会要面对的问题。
大学的尊严需要捍卫
李培根校长曾经说过——“在中国办大学,内心要足够的坚强”。在他看来,如今在大学校园中的确存在着“官气太重”的问题,以及“被行政化”的问题。的确,为了体现对于校长的尊重,如今很多校长都被作为官员似的对待,包括提高行政级别。一方面,这的确体现着社会对校长身份的某种认同感,给校长的工作也带来了很大意义的改变;但另一方面,似乎这种礼遇并不是那么的单纯,因为这种依靠级别而带来的敬畏不是对于教育尊严本身的敬畏感。所以,大学也好,教育也好,它本身的尊严是要捍卫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今校园中也的确存在着一些教师的行为败坏着整个教育群体的名誉,使得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也少了许多之前的敬重。当主持人杨澜问道这个问题,李培根校长的回答十分中肯,不管是教师还是医生行业,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已经变的越来越低了,如今我们不仅仅是要仰望道德楷模,我们更应该俯察道德底线,因为这条底线已经变得越来越低。但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尊严是永远不能丢失的,一流的大学一定要在社会的很多方面起到引领的作用,带领学生们追求教育的自由。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收看东方卫视8月24日晚23:50分播出的《杨澜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