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英的丈夫 永远的风范——忆中国科学院女院士林兰英

2017-09-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永远的风范--忆中国科学院女院士林兰英 林兰英,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女科学家代表,曾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中国代表团团员,记者当年有幸采访了她.这位女科学家一生努力学习.发奋工作的精神至今仍记忆犹新,令人感怀不已.林兰英1918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兄妹7个,她是老大,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她每天先要做完全部的家务之后才能读书,就在这种情况下,她从初中到高中连得了12个第一名.1948年,她赴美国留学,也是靠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完成学业,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0年来第一个女

永远的风范——忆中国科学院女院士林兰英 林兰英,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女科学家代表,曾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中国代表团团员,记者当年有幸采访了她。这位女科学家一生努力学习、发奋工作的精神至今仍记忆犹新,令人感怀不已。

林兰英1918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兄妹7个,她是老大,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她每天先要做完全部的家务之后才能读书,就在这种情况下,她从初中到高中连得了12个第一名。1948年,她赴美国留学,也是靠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完成学业,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0年来第一个女博士。

她原先是攻读数学的,以她的成绩,很快就能得到数学博士学位,可是在节骨眼上,她改变了主意,攻读固体物理,别人都感到奇怪,只有林兰英自己最清楚。

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美国,林兰英看到了光明的前途。她就想“自己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当时美国刚刚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固体物理学,由于它的兴起,为各种设备提供了新型材料,第一个晶体管诞生,使科学家发现了处于半导电状态的半导体,它将会给各国的工业界带来广泛的应用前景。

林兰英想新中国多么需要它呀,她决心要把这一门新学科带回祖国,于是她从头学起,并以很快的速度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她钻进了这门新学科后,又感到光把理论带回去是不够的,应利用美国的现成条件,去学习实用技术,去接近美国半导体材料的前沿研究。于是她去了一家美国公司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才踏上了回国的路。

尽管她回国时受到了种种阻难,美国中央情报局抄走了她在美国的全部存款,但她巧妙地把半导体材料带回来了。回国之后,她成为我国半导体材料的开拓者之一,为祖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林兰英勇敢地冲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枷锁和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刁难,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女科学家。

她说:“我决心回国,除了想报效祖国外,也是为了追求妇女的解放。在美国,很多公开场合都是‘女士优先’,但事实上美国的女人大多只能从事服务性的工作。

种族歧视就包涵着对妇女的歧视,我不喜欢美国的这一套制度,这也是我下决心回国的一个原因。 林兰英也坦诚地指出了女性天生的弱点。她说:“女性在智商上并不比男的低,有的女性之所以上不去,往往是因为心地太狭窄,爱计较一些小事,常为一些小事影响与周围人的相处,另外女人进取性较差,到一定阶段,她就缺少再往前走的勇气,一个人年龄大了,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要永远保持进取性,老了也要不断地学习。

”林兰英在1986年接受了国家科委下达的研究空间材料的任务,这是她过去从来没有干过的工作。她1987年开始搞,连续作了5次试验,到1989年就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成绩。她说,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人也是这样,没有创新就要停滞不前。

林兰英为了事业终身未嫁,但是她也有一个温馨的家,她的侄儿就是儿子,还有媳妇、有孙女。林兰英主张每一个人,不论他的业绩有多大,都应该从事一些家务劳动。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有所贡献,对家庭也要有贡献,她把家务劳动看作是贡献,所以在家务上她也有分工,她把自己分管的客厅、饭厅及她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

她家4口人,上班的,上学的,大家都是忙忙碌碌。她家中没有保姆,家务劳动由全家分工负责,从里到外清洁整齐,令人感叹!

林兰英认为中国为妇女的解放作出了令人高兴的成绩,中国的科技人员中女性占34%,欧美发达国家也到不了这个水平,美国高层次研究机构中女性极少,而中国女性在科技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希望通过世界妇女代表大会,让全世界妇女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中国妇女也应学习世界各国妇女在争取妇女解放中所做的努力。 如今,这位杰出的女院士虽然与世长辞,但她卓越的贡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风范。 蒋涵箴 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