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pm2 5达300时相当于日吸香烟20根

2017-08-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由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中心和麦考瑞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亚太公共健康大会",于4月25日至26日在清华大学召开.跨学科.多部门参与探讨是此次大会的

由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中心和麦考瑞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亚太公共健康大会”,于4月25日至26日在清华大学召开。跨学科、多部门参与探讨是此次大会的亮点。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官员,以及来自清华大学、麦考瑞大学的学者约1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施一公教授在会上呼吁媒体关注空气污染,“空气不好的时候,北京市两千五百万市民,就有两千五百万个肺做过滤器过滤空气,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他说,“PM2.5达到300,相当于平时不吸烟的人,一天被迫抽掉了20根香烟”。

除了空气污染,参会者还对疾病防控、心理健康、健康传播、生命伦理等热点公共健康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2008年完成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导致国民死亡的最大杀手。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说, “急性中风的发生率每年正以将近9%的速度在上升,估计到2020年中国因此死亡的人口将达到370万”。

乳腺癌是导致最多女性死亡的疾病。麦考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Kerry A. Sherman说,“虽然中国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澳大利亚,但是因为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死于乳腺癌的人数大大超过澳大利亚”。她说,这一人数还在迅速上升,大中城市尤为严重。

谈到举办此次大会的初衷时,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说,“全球化进程中的公共健康问题不仅是个别国家的问题,而且与地区安全乃至全球安全息息相关”。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中心主任景军教授介绍,“此次大会旨在通过这一平台,构建亚太地区国家在公共健康领域进行沟通与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面对、合力解决实际问题。”

麦考瑞大学常务副校长派珀(Piper)教授表示,“希望在此次大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研究者思想的火花能在碰撞中升华,能够推进联合研究项目的设立,解决健康领域的实际问题。”

首届亚太公共健康大会颁发“公共健康杰出贡献奖”,作为中国艾滋病防治先驱、以及中国脑卒中防控体系的倡导者与建设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获此殊荣。同时获奖的还有在健康传播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的《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河北省中医肝病医院院长耿束华10年来志愿对近6万名基层医生进行肝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而获奖。

大会上还启动了“亚洲健康传播平台”,该平台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与麦肯健康传播共同搭建。李希光教授说,该平台旨在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亚洲民众的健康状况。它是亚洲地区首个健康传播平台。

大会由清华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共同主办,由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麦肯健康传播共同承办,清华大学医学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