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霭龄大姐 揭露宋庆龄一生最大的遗憾都有哪些 宋庆龄三姐妹嫁给了谁?(图)
揭露宋庆龄一生最大的遗憾都有哪些?宋庆龄三姐妹嫁给了谁?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是20世纪中国最耀眼的同胞三姐妹。三人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联合起来积极抗日救亡,甚至为了推广“新生活运动”在重庆街头举办时装秀。先驱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宋庆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女性。她于1893年1月27日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宋嘉树是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也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宋庆龄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
宋庆龄的父母都是基督教徒。父亲宋耀如少年时代即。随亲戚赴美国,14岁受礼于北卡罗莱纳州卫理公会,后入美国威尔明顿的杜克大学圣三一学院学习神学,一年后转至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范德比尔特大学神学院继续研修神学直至毕业。1886年他回到上海继续从事传教活动,两年后成为正式牧师。母亲就读于上海美国圣公会开办的培文女子高等学堂,毕业后曾任教于教会学校,毕生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
宋庆龄受教育的过程也与宗教相关。少年时代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这是外国教会在华创办的第一所收费的女子学校,宗教课程及活动占有一定比例。她的大学生活是在美国乔治亚洲附属于联合卫理公会教堂的私人性质学院——威斯理安女子学院度过的。因之,她的思想与活动在一定阶级带有明显的宗教印记,博爱精神,在她的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远在美国的宋庆龄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革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
在这种情况下,宋庆龄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了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宋氏家族除宋氏三姐妹为世人所熟知外,还有宋氏三兄弟。兄弟姐妹6人中,宋庆龄排行第二。大姐宋蔼龄,13岁时也像父亲当年那样,只身一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成为中国第一批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1914年,与她留美时的同学、孔子第75代旁系孙孔祥熙结合,当上“孔氏钱庄”的老板娘。
大弟宋子文,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在宋庆龄的推荐下,出任广东军政府的英文秘书和广东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后长期担任蒋介石政府的财政部长,跻身“四大家族”行列的亿万富翁排行榜。
妹妹宋美龄小宋庆龄4岁,美国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毕业。1927年底在宋蔼龄的撮合下与锋芒毕露、尽揽大权的蒋介石联姻,成为现代中国政坛声势显赫的“蒋家王朝”的第一夫人。二弟宋子良与小弟宋子安虽名声不及三位姐姐和大哥显赫,但也身居国民党政府外交、银行等部门的要职,充当宋子文的左膀右臂。
1948年,“精明”的宋蔼龄趁国民党溃败前夕,打点行装,携带巨额家产移居美国,1973年病逝于纽约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
同年底,受命赴美求援的宋美龄竟未能踏上故土最后一脚,便随着蒋介石的兵败大陆而由美国直飞台湾,偏居一隅,了却残生。
宋子文终于与妹夫积隙甚多,愤然于1949年辞去行政院长一职,经香港、巴黎,迁居美国,1971年病故于旧金山。
宋子良、宋子安弟兄二人也在1947年前后定居美国,客死他乡。
但是政见与信仰隔不断姐妹之情。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宋庆龄与宋美龄走向了两条道路,但却一直保持着友好情谊,她们经常在电话里用上海话亲切交谈。宋美龄还特别为姐姐安装了一部对外不公开的电话,并把长途军话台供蒋宋夫妻联系用的绝密电话号码告诉二姐。宋庆龄与宋子文虽政见相左,但姐弟情谊笃深,弟弟送给她的一只小型金壳收音机和一架“施特劳斯”牌钢琴被她视为珍爱之物,陪伴宋庆龄度过多少孤寂的日夜。
人到晚年,宋庆龄愈加思念远在海外的同胞手足。每次海外来人,她总是设法打听姐妹兄弟的情况。在差不多长达30年的时间,宋、孙两个家族都很少有人和她来往。她内心极其难过和伤心。有一回,海外有人捎给她一张美龄的近照,宋庆龄端详良久,口里还不停念叨着:“我和三妹很久没有见面了”,双眼充满思念的泪花。
姐弟6人中,宋庆龄和幼弟宋子安的关系最为要好,认为子安最了解她。“文化大革命”中,宋庆龄几次托人捎去口信,希望在有生之年见他一面,以叙姐弟之情。1969年,宋子安病逝,宋庆龄不顾当时种种禁忌,发去电报以示哀悼。宋庆龄去世后,子安夫人率家人特地从旧金山致电,对姐姐的故去献上一片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