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陈寅恪与柳如是
详细解读陈寅恪与柳如是
1961年8月30日,陈寅恪静坐在房间内,时间已接近午夜12点,虽然目不能明、腿不能行,但其坐姿依旧端正,他正在等一个人,等一个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他们是在哈佛一同留学的同窗,而现在吴宓是清华研究院的主任。
《牡丹亭》中柳如是剧照
午夜将过,终于等来了吴宓,陈寅恪将其所著《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赠送于吴宓,之后两人相谈甚欢,陈寅恪向吴宓透露自己正在准备一部壮观大作的大纲,此作便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
此书发表后在学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陈寅恪打破了以往历史叙述中的守固观点,推陈出新,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读一代风尘女子柳如是的人物背景与人生历程,塑造出了一个在轻浮卖弄外表下甚有主见与胆识的独立女性形象,在当时混乱的时局下,从事着反清复明的秘密任务。并引发世人感慨,明清之际,烟花之地的弱女子竟然比五尺男儿更重家国情怀,更重民族独立,在当时的年代,柳如是所处的社会地位卑微,更是被满口仁义道德的士大夫所不齿,但陈寅恪偏偏要为此奇女子立传,以彰显民族独立、精神自由的先进思想,通过柳如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展开对明清时期社会大历史的讨论与剖析。
这本明清社会的百科全书历时整整10年,陈寅恪从柳如是的遭际中联想到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无奈,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中所经历的挫败,深感触动,故而倾其心血,创作了这部85万字的巨作。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作品有哪些
陈寅恪晚年从开堂布学转为著书立作,将其毕生所学尽数倾注于史学研究之中,但当时,陈寅恪的眼疾已到了几近失明的状况,创作条件极为艰辛,在其妻子唐筲、学生黄萱的帮助下,日夜为其朗读材料,并誊录其所述,共整理了上万卷的书稿,工程极其浩大。
陈寅恪作品
最艰辛的时期莫过于文革期间,陈寅恪与其妻子唐筲在造反派的刻意刁难与折磨之下,仍未放弃研究史学,只恨不过自己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加之生活条件的恶劣,陈寅恪的一生都在学术研究中度过,临终也未曾歇笔。
陈寅恪对于中国隋唐历史的贡献是难以泯灭的,他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通过切身实地的考察,撰述了两部举世名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以及《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开创了属于他的研究典范,在中古研究学中,注意到了对文化种族的关注与家族的关注,克服了众多研究学者绕不开的课题。陈寅恪开创独有的历史剖析方法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历史构成要素来分析隋唐制度,并且上溯到汉魏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古历史衍变的过程,并对唐代历史作出了堪称典范的论述。
陈寅恪所著的另一部作品《元白诗笺证稿》以论及元稹与白居易的诗作为主要内容,全书共八章,约十六万字,该书特色为以诗证史,剖茧抽丝,愈辩愈明,从诗词中所蕴含的中唐世风、习俗、政治等诸多要素入手,窥得中唐社会的真实面貌。
劝君莫谈陈寅恪的详细解读
陈寅恪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所涉及的文学层面并不大众所熟知,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陈寅恪热”顺势而生,一系列关于陈寅恪生平轶事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众视野之内,如此泛滥的情境不知多文学界是福是祸,更多的学者声明陈寅恪的学术不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保证高层学术的严肃性势在必行,因而“劝君莫谈陈寅恪”之说风生水起,此话的涵义是指学术造诣为达到一定高度,就不要将陈寅恪所代表的文学视为通俗文化,为众人所谈论。
劝君莫谈陈寅恪
当然陈寅恪并非一般文化人,他与金庸等诸多文学创作者,为大众文化所服务,他所研究的范畴偏门又古奥,对此感兴趣的人实为少数,自然能理解期间奥秘更是屈指可数,哪里会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人物,他与一切故作噱头的作家毫无契合点,更甚至他与钱钟书也是不同的,钱先生虽然与陈先生同样博通古今,融汇中西,性情也属淡泊名利不好张扬,但是好歹钱先生还写过《围城》,这本小说还被拍摄成为电视剧,成为了大众传媒趋之若鹜的对象,也算走下了文学的神探,走向亲民路线了。
骆余名教授曾发表言论说:“陈寅恪最不应该成为公众人物。”而面对如今人人都谈及陈寅恪以期附庸风雅,只能如易中天所言“劝君莫谈陈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