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茵晖穿军装 媒体记录军改:军人在家穿军装 称怕被裁穿不着

2018-03-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被裁军人回家天天穿军装:怕以后再也穿不着来源:中国军网你们的转身,军队的转型写给面临脱下军装的30万战友军装是军人的皮肤,脱下军装就好比脱层皮,这种刻骨

原标题:被裁军人回家天天穿军装:怕以后再也穿不着

来源:中国军网

你们的转身,军队的转型

写给面临脱下军装的30万战友

军装是军人的皮肤,脱下军装就好比脱层皮,这种刻骨铭心的痛,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懂

人民军队的每一次重大转型,都离不开无数军人的默默转身。

随着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近段时间以来,许多战友的手机被“告别”刷屏——告别总部,告别军区,告别老部队,告别熟悉的城市,告别朝夕相处的同事……“告别”两个字,饱含了多少不舍,又寄予了多少希冀!

军装是军人的皮肤,脱下军装就好比脱层皮,这种刻骨铭心的痛,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懂。一位军嫂问丈夫:“回家了,干嘛还天天穿个军装?”丈夫答 道:“我怕过段日子穿不着了!”妻子一听眼圈就红了。 由于丈夫远在千里边关,一年难得见上几面,夫妻俩都叨叨着早点转业。

可现在她才真切发现,军装才是他的命!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继续苦累一肩挑!是啊,一 生戎装一生情,我献军旅以韶华,军旅赠我以回忆,有一个可以祭奠青春的地方叫老部队。

含泪脱征衣,非为劣汰故。成为三十万分之一,有的是因为老旧装备部队压减,有的是因为机关和非战斗人员精简,有的是因为军队结构调整优化。可以 说,绝大多数战友并不是因为能力素质不够,而是客观条件所致。撤并降改的单位当中,有些还是英雄部队、光荣集体;面临脱下军装的个人当中,有些还是训练尖 子、技术能手。

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都燃烧了理想,挥洒了汗水,贡献了智慧,作出了成绩。他们无愧于组织的信任,无愧于官兵的期许。

李大钊曾经说过:“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的时候。”打仗需要流血牺牲,改革需要不流血的牺牲。曾记否,当年 王震将军率10万大军解放新疆后,部队就地戍边垦荒,组建起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曾记否,1985年昆明军区被裁并时,将士 们还在前线与敌激战?曾记否,1998年长江抗洪期间,即将撤编的“沙家浜团”团长王纪凯,请命守在最险段,率先立下“生死牌”?他们用对党的无限忠诚作 出最响亮的回答:军人就像上了膛的子弹,一旦扣动扳机,就当呼啸而出、直奔靶标。

人民军队履行的使命之路,一直承受着涅槃之痛。裁军100万,50万,20万,30万,这些绝非枯燥冰冷的数字,而是有血有肉的官兵个体;不仅 涉及军人本身,更涉及妻儿老小。军人牺牲岂止在战场!面对改革这场历史性大考,你们有担忧,却没有怨言;有顾虑,却没有犹豫。

你们宁可让自己的发展遇到天 花板,也不让军队的发展受牵绊;宁可让自己受委屈,也不愿给组织添麻烦;宁可让自己重新来过,也不让军队止步不前。你们从心里喊出这样一句话:“惟愿我们 的转身,成就军队的转型!”

转业绝非谢幕退出,而是转身再出发。许多人都讲:“正是百万大裁军,裁出了王健林、任正非、王石、柳传志!”看似玩笑,实非戏言!现代社会,虽 然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要求很高,但对人才的核心要求是一致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不仅不会过时,反而愈加珍贵。

现在,大学生士兵已非新鲜事,即 将退出现役的战友当中,更是不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实现二次转型并非难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你们一定能传承军队的好作风,干出军人的好样子,再为军旗 争气争光!

留下来的,要对得起离开的。调整整编后,军队将更加精干高效,真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岗位一条线”。我们肩上的使命很沉、担子很重,干不 好工作、干不出名堂,何以报答组织的充分信任,何以面对那些转身离去的背影?我们要化期许为力量、化责任为动力,把全部心思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把所有真 情智慧倾注在提升战斗力上,勇字当头,敢闯敢拼,敢想敢干,用扎实的工作和成绩,为强军兴军加油助力。

“打仗时再喊我回来!”多么豪迈的话语,多么潇洒的转身!“送战友,踏征程,耳边响起驼铃声!”亲爱的战友,一路多珍重!穿不穿军装,强国强军的路上,我们依然风雨同舟,并肩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