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非洲三万里 毕淑敏聊新书《非洲三万里》:旅行和写作是职业要求
问:您出版的《非洲三万里》像是一个命题作文,您会借着一篇作文一篇作文写下去吗?
答:《非洲三万里》不是一个命题作文。当我去的时候,我没有想过要写一本书,但是当我回来的时候就决定要写一本书了,因为非洲很遥远,我对他知道的少之又少。我现在知道的依然不多,但是我愿意把我知道的和更多的朋友们吧分享。
问:在乘船环球履行后,您决定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非洲,是非洲什么特质给了您如此强的吸引力。
答:非洲是一个独特的大陆,是我们想象之外的一块大陆,随着我走的地方渐渐远了,距离越来越长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非洲对于我而言是一个特别陌生的地方,要去看一看,看看非洲的土地、动物和人。
问:您去非洲之前想过非洲是什么样子的吗?当您去非洲后,和您所想有什么巨大的不同?
答:我之前觉得非洲的动物特别多,好像到处都是动物世界。除了特定的国家保护区外并没有那么多的动物。但是整体说来,非洲自然环境的保护还是非常良好的。当你去之后就会发现有很大的不同,我想现在的资讯特别发达,没有特别巨大的不同,但是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比如非洲历史上对于种种的过去事情的宽恕,以前就没有体会到,这次就深深体会到了。
问:毕老师您好,给我们讲一下书里您觉得有趣的事情或者花絮吧。
答: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最有趣的反而是一副静止的画面。我们通常看到的非洲的动物不是在奔跑就是在打架,要不然就是出生入死或者吃一顿大餐,但是真正的动物在大自然里非常安静,他们自得其乐,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他们生活的自然里很和谐,这就是我觉得最有趣的事情。
问:“您乘坐的非洲之傲”列车旅行时,您有没有和当地的普通人接触,他们给您怎么样的印象?
答:“非洲之傲”列车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它号称世界上最豪华的列车,号称是维多利亚风格。在那上面很有趣的人和事我都写在书里了,他们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但是他们也有非常善良的一面,也有他们有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在这种落差当中,我看到了非洲超豪华的一面,也看到了非常贫困的一面。
有当地的普通人接触有但是不多,因为地处热带,上年纪的人很少,小孩和年轻人很多,我希望非洲能有一个繁荣和平的将来,希望非洲人民能过上好日子。
问:“很多年后我们猛然获忆起旅游片段,和金钱无关,和过度无关,甚至和旅途中碰到的人和事无关,只于心在某一瞬间的感动有关。”那么对你来说,此次非洲之行中有哪些感动震撼的瞬间,会让你在很多年后常常想起?
答:谢谢你记得我书中的句子。其实也算是刚刚从非洲回来,没有很多年。我现在常常想起南非的曼德拉,那种与真相和解的态度,我们必须要知道真相,当我们知道真相后我们可以选择和解。我想这件事情,对于我的思想是非常大的震动。
问:您讲述的很多非洲故事,都离不开“宽恕”二字,例如“索韦托没不到那张明信片”,以及曼德拉在离开罗本岛时的超脱……历史上和遭受过苦难的民族很多,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南非人一样,表现出另外另外敬佩的宽容。您认为,是什么造就了南非人民这样的性格,另他们觉得宽恕过往?
答:在非洲,非洲人民遭受的苦难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南非人民一样,表现出令人钦佩的宽容,的确,我在非洲看到这样的宽容产生了很大的震撼。因为我们要时刻牢记的不是仇恨,而是宽恕。地球就这么大,我们各民族的人民要团结起来,各个国家的人民友好相处,通常我们想分得更多利益的时候我们就说要把蛋糕做大,但是地球这块蛋糕就这么大。
关于旅行
问:毕老师,您觉得旅行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答:可能每个人给旅行下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也没有什么统一的答案。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可以去看这个世界,去看美丽壮观的自然界的风景,我可以去看各种各样的人,我可以去看世界上到达鼎盛时期的文化遗址,所有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纪念,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旅行最大的意义吧。
问:比起“旅行”这个词,您更喜欢“旅游”。请问您怎么样理解这个词的?您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一个是“行”,一个是“游”,一个是水字边,那么在水里面游的时候是比较轻松的,没有阻力,会和自然哟一个真实的亲切的接触。我希望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处走动的时候,有一种在水里游动的感觉,这样说可能不大严谨,但是我确实是这么想的。
问:可以透漏下您正在进行的南极之旅准备如何了吗?
答:我确实在做南极之旅的准备,还在看很多书。然后还在想当我在那几看到很多浩瀚的景色不知道会是激动还是说因为想来很多次就不会那么激动了,当然对于我还是充满了一种欣喜的期盼之情。
问:毕老师,排除掉一切客观条件上的限制,您最想和谁一起去南极?
答:我愿意和任何人一起去南极,当然换人除外哦。基本山都是好人了。所以我不会不愿意说和什么人去,我愿意和所有的愿意去南极的人一起结伴去难进。
问:您为何想去极地,行走给您的其实是什么?
答:我去极地,不是去参加行走极地那么高端勇敢的事业,我只是想做一个一般的旅行者去极地看一下。所以和真正的极地探险者还是距离很远的。行走给我的启示,就从广义上来说,行走就是去看这个世界上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到达的地方,在那里上寻找一种更深刻的体验。行走不一定非要去远处,在近处也可以行走,我们也可以从大自然那里得到很多启示。
问:毕老师,如何克服对旅行颠沛流离生活的恐惧?
答:我对于旅行中的恐惧和你深有同感,我对于旅行中的颠沛流离这件事也有很大的恐惧。我觉得第一你把它看做旅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旅行必然没有在家里舒服。第二颠沛流离的时候尽可能创造稍微好点的条件,减少颠沛流离的苦痛程度,如果没有办法,那就只有忍着了。包括恐惧。其实有时候当我们真正走过去,发现也没有那么值得我们恐惧的呀。
问:请问在您旅行的途中会随身携带什么样的书籍?
答:我两次比较重大的旅行,一次是环球旅行还有就是这次去非洲,这两次旅行我都基本上没有携带书籍为什么呢?因为路途遥远,中间要换乘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特别是有的要坐小飞机,特别是像在非洲要坐小飞机,每个人携带的行李不得超过15公斤,不会带书籍,但是脑子里面还有电脑里会有很多书籍。
问: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您有过类似毫无准备的旅行经历吗?
答:坦白说,说走就走的旅行只存在很少数的情况下,甚至是极少数的情况下,特别是出国旅行。你不可能说走就走,我们的护照签证你得订机票等等。总而言之旅行,我不希望打无准备之仗,当我们准备的比较充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旅行当中学习更多的东西,去更多感受这世界的能力。如果收走就走,还是边建设边施工,好多问题都没有做好准备,其实对这个旅行不负责任,可以准备的比较少,但是毫无准备的几乎没有。
关于写作
问:您觉得互联网给您的写作带来变化了吗?如果有,是哪些?
答:互联网为我的写作带来了很多变化,平常写作的时候,一个人在那里埋头写作,你不知道读者也看不到他们。但是互联网让我和千千万万的读者有了血肉相连的联系,会更加激励一个孤独写作人的勇气和坚定。
问:很想知道您写作时有哪些重要的铺垫以及准备,您是喜欢白天写作还是熬夜?
答:我觉得写作必须要有自己的思索,必须要有相应准确的资料,必须要有优美的语言,必须要设身处地写出自己的最感动的东西,如果都具备了自然是最好,如果有一条两条不具备,我是不会开始写作的。另外就是文责自负,你尽量放开了来写,尤其是心态轻松才能写的好啊。通常我是白天写作,因为日出而息日落而作是我们古老的劳动人民的传统,一件事要干的长久,我觉得还是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
问:对哪些想成为作家或者有写作梦想的人,介绍一下如何能更容易实现梦想?
答:成为作家或是有写作梦想我觉得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觉得还是不要为了金钱、为了出名也不要为了炫耀写作,应该真诚的有感而发,愿意和更多的人都思想上的火花。还有不要问结果立志耕耘吧,有所思,有所想。就把他记录下来,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我们的信息会变的更加的通常,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与人分享的写作途径,我觉得形势大好,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问:您的文字,有很多比喻以及联想,总能让读者感受到您对生活的热情,请问您平时是怎么样让生活有趣丰富,一直成长的?
答:谢谢你这样鼓励我,我也很愿意做你说的这种人的,生活本身是很美好的,尽管当中有很多右上,也有很多的低估也有让我们悲痛的时刻,但是生命本身吗,她是有那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是我们每一个人妖珍惜的,我也会从这个观点出发,看看天,看看底,看看职务就会有不一样的欣喜,当自己慢啊慢去发现,自然中有很多美好的就会渐渐变得有趣丰富起来。
问:您写的文字本很多中学生当做典范,对这些中学生您有什么想跟他们说的吗?
答:中学的时候还是尽量阅读更多的文章,不要阅读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文章,让自己的眼界放开,去读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去读全世界优秀文学作品去读当代的优秀作品,也许一时看不出这些作品的影响,但是他们都是良好的作品,会哺育你的思想。
问:现在年轻人都非常热衷于记录旅行,不论是拍照、写游记还是发微博和朋友圈,都希望把当下最真实的感受写下来。那么对您来说,写作与旅行有怎样特殊的意义?
答:全民旅行的年代已经开启,在旅行中和朋友们分享经验和有趣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有时也会会心一笑,会觉得很真实、幽默风趣。旅行与写作对于我而言都是很有意思的,我觉得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职业的要求。
问:您近来多旅行出书也是多随笔,还会继续小说创作吗?
答:非常好的问题。我的确心心念我的小说,但是为什么现在多旅行,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考虑,我现在60多岁了,像南北极比较遥远的地方,如果到了70多岁再去就太艰难也给被人好麻烦。所以趁现在,手脚灵便,就先去旅行,我想我会继续创作小说,按时我最美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