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黄昏 海子 海子诗作日记的赏析
海子秋日黄昏的内容是什么
《秋日黄昏》是海子创作的一部诗歌,诗中透露着浓浓的浪漫精神。黄昏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最容易触动情怀的时光,是寄托诗人哀思惆怅的载体。走进海子的世界,会发现他的所有作品都是红色,充满了浓浓的韵味。
海子照片
海子《秋日黄昏》是海子1987年10月4日所创作的一首诗歌,秋日的黄昏在历代文人笔下都是极其伤感的,无论是对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还是“残阳如血”的无奈,诗人们对于黄昏都是充满了哀怨之情。同样,对于海子来说,“秋日黄昏”被赋予了无限的痛苦和挣扎。
海子在诗中提到“再不提起过去”成了对逝去岁月的最沉痛的告别,也许只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和风雨之后,才能够对过去做出告别。诗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阐述了人生最终将会黄粱一梦,终究会化为乌有,无论是痛苦还是悲伤,最终都会随风而去。然而恰恰“唯黄昏华美而无上”,体现出海子的苦闷、无奈、寂寞之情。读者虽然无法彻底的明白,但是通过文字可以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
海子《秋日黄昏》中最为触动心弦的一句是“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爱情保持一生,或者相反,极为短暂,匆匆熄灭”,这句诗词让人感受到有情人虽然能够成为眷属,但是也是极其短暂,和短暂的黄昏一样稍后即逝。海子,一个黄昏的孤独浪子,一个在黑夜中挣扎的高蹈的执火人,希望日落大地时的“大火熊熊”能使海子壮烈、也使他温暖和幸福。
海子土地的感情是怎样的
海子,原名查海生,当代诗人,1964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1989年卧轨自杀,年仅25岁。海子去世后,他的好友整理了海子生前的很多作品,并出版了海子的诗集、作品集等等,海子土地就是其很多作品中的重要意象。
海子照片
海子从小在农村长大,直到1979年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才彻底离开农村走入城市,并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海子生前的工作单位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室,他负责教授美学。
海子的生活在七八十年代,思想冲突最尖锐的时期,从禁锢思想到物欲横流,海子的赤子之心备受折磨,他坚守着纯洁的心和理想,他信奉完美主义与理想主义,他追求纯粹的爱与结合,但是没人真正理解和支持他,他孤独、彷徨而且压抑,他将一切的苦闷诉诸诗歌,用文字写下悲苦。
出身农家的海子对土地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他的很多诗歌都以土地为意象,比如《五月的麦地》《麦地之瓮》等等,所谓的麦地是北方地区对徒弟的一种别称,这正是海子心中的土地。
海子对于麦地的感情是淳朴和天然的,这也是农家孩子在面对现代的纷繁复杂时,渴望原始自然地,追求返璞归真的诉求和祈愿。在面对乡村的一切时,海子内心的感情被全面的激发出来,想到土地孕养万物,供给食量,海子不禁感慨:这种热忱助人,不求回馈的自然存在不正是人们所应该所推崇和信奉的?
山楂树海子的理念是什么
海子说自己不仅仅是一位抒情诗人,更多的是一位戏剧性的诗人,他不想在成为史诗诗人,他只想在行动和思想的驱使之下,成就自己的情感,造就真理与情感的合一。《山楂树》海子这首诗便是他这一理念的最好的写照。
山楂树海子
海子出生于江淮的农村,15岁后进入了大城市,在这种生活环境中,他不得不接受无奈的现实,步入大学生活后,在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熏陶之下,秉承质朴,醇厚的精神气质和对诗歌的热爱情怀之下造就了他的创作意境,海子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在诸多的诗篇中录入了海子无奈,惋惜,愤愤不平等情感的真实写照,200多万字的作品集中在 《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诗集中。《山楂树》海子这首诗便是诗全集中的一部作品
海子这一生中爱过七个女子他的母亲便是第一个。虽说这首诗是一首失恋的作品,诗中表达着海子对于爱情以及青春的惋惜和无奈,情感真挚,天马凌空的想象力赋予了这首诗更真挚的情感。说到海子生命中的七个女子,除了他的母亲,另外的六个,都是短暂的在他的生命中出现过,在他的抒情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便可以看出对于六个女子的描述。这些女子纷纷都是海子心中女神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