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袁克文 吕碧城—与秋瑾相知 和袁克文是挚友的民国之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江南小城安徽旌德因为一个女子而为世人所熟知。这个女子叫吕碧城,是民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之一。提起吕碧城,更为人所共知的是她曾与秋瑾被人们合称“女子双侠”,可见,她是一个热心爽直仗义果敢之人。
父亲去世时,吕碧城年仅12岁,由于母亲只生了三个女儿,回家奔丧时,族人便借口说她家全是女眷,后继无人,想要欺负她们孤女寡母谋夺家产,吕碧城不畏不惧,开始写信给父亲的学生,朋友,请求帮助,在她的周旋下,家产得以保留。
与她议有婚约的婆家却因此认定她是一个不好架控的女子,甚至会是一个不安于室的女子,最终单方面决定退婚,在那个封建年代,一个女子遭受了退婚是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虽然她最终成长为民国的传奇,但在后来,她再也没有踏入过婚姻,独居到老,想来也是受了少年时事件的一些影响吧。
家庭破败,又遭受了退婚,母亲最终决定带着她们姐妹三人投奔舅舅,彼时,她的舅舅在塘沽任盐运史,家境还算富裕,对于这个聪慧勇敢的外甥女儿,舅舅非常喜爱,但年轻的吕碧城因为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心中的女权意识开始觉醒了,她想要到女校去求学。
这个惊人的想法遭到了舅舅的严厉斥责,舅舅指责她不守妇道,要她安于本分,这些话惹努了她,她一气之下,只身坐火车去了天津,由于她是临时决定要奔逃天津的,准备并不充分,身上几乎没有银钱,甚至连换洗衣物都寥寥,幸运的是,在火车上,她遇到了好心人,才不至于露宿街头。
吕碧城是才女,早在9岁时便已经才名远播,她每写一篇诗文,都到了众人争相传阅的地步,到了天津的时候,她已经21岁,生活的磨练让她更加的聪敏,她接触了一些进步人士,女权意识觉醒得更快了,利用职务之便,她开始在《大公报》上发表女权言论,鼓吹女子解放,一时间惹得民间热议纷纷,并因此结识了女侠秋瑾,两人因为共同的理念而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吕碧城因为结识了秋瑾,更坚定了她兴女权,为女性发声的想法,她们互相鼓励,在天津乃至全国都开始为女权而奔忙,后来,秋瑾被清政府杀了,慑于压力无人敢于为她收敛,吕碧城冒着巨大的危险为其收尸竖立墓碑,哭拜过后,她一个人继续战斗。
这时的吕碧城意识到办学为头等大事,开始积极地与天津的名流接触,为兴办女学而呼吁,最终她成功地开办了“北洋女子公学”,自任总教习。繁忙的工作,使得她连吃饭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及至1912年,女学停办,吕碧城移居上海。
美貌与才华兼具的吕碧城平生受到过各种优秀男士的追逐,早年《大公报》的总经理英敛之对她一见钟情,可是因为已有家有室只能把情谊藏起,见乎情止乎礼,不断地提携她,扶助她开创出自己的事业天地。
吕碧城还吸引了袁克文的注意,这个袁克文可不是俗人,他是袁世凯的二儿子,诗书公子一枚,久慕她的才华却无缘一见,直到秋瑾遇害的时候,在秋瑾的住处发现了和吕碧城的书信,牵连到了吕碧城,袁公子从中周旋,袁世凯听后说道:“若有书信来往就是同党,那我岂不是也成了乱党?”吕碧城因此脱罪。
再后来,袁克文还捐资于女校,得到了吕碧城的好感,并因此与英敛之闹了不愉快,这就是后话了。当时有很多人揣测吕碧城和袁克文的关系,从种种迹象上看,袁克文是倾心于这位美才女的,可是,吕碧城却对婚恋之事不那么在意,在她的世界里,袁克文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得门而入,对外,吕碧城只承认“余之一生女性知己唯秋瑾,男性知己唯克文”,这也便是对袁二公子的最终定位了。
有人曾经将吕碧城与另一位女词人相比,也觉得她的风范并不弱势,这位女词人便是李清照了,那位写下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词句的女词人一生情路坎坷,虽然过过几年夫唱妇随的日子,到最终却是形单影之凄凉无限的晚年,吕碧城与之相比,情路从来不曾伤筋动骨过,她从来没有倾心于任何一位男子,守身一辈子,创造了自己的精彩。
吕碧城晚年移居上海,并在1930年皈依佛门,这时的她已经大彻大悟了,她知晓了人世间的种种奥秘,身心趋于平静,就连人们普遍关心的婚恋之事,于她也不再有芥蒂。
除此之外她还是中国的第一位动物保护者, 1929年,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保护动物会在维也纳召开的会议,在她晚年居住的处所里发现白蚁时,她不忍杀生,最终贱卖了房子。
吕碧城少年时遭受家族巨变,被婆家退婚,后来随母亲投亲舅舅家,又因为想要自由而毅然离家,接受了进步教育,并最终成长为民国时期的奇女子,她的人生路线是曲折的,但在这样曲折的路线上,她走得让人羡慕和喟叹。1943年,她在香港病逝,时年61岁,至此,这位民国的第一才女走完了她曲折而传奇的一生,给后世留下的只有她曼妙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