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滢和凌叔华 陈西滢凌叔华之女回锡祭奠忆往事

2017-05-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游子走得再远,心中系着故乡,无锡是我的家!"10月19日上午,在报记者.滨湖区文体局人员等的陪同下,无锡籍文化名人陈西滢.凌叔华夫妇的女儿,78岁的陈小滢携儿子陈思源.儿媳梁伟来到位于太湖之滨姚湾的陈氏墓园,为陈家先人扫墓.由于腿脚不便,陈小滢行走离不开拐杖.环视着墓园中的一草一木,尤其当年墓园中的小树如今都已枝繁叶茂,触景生情,她一次次动情落泪--鲜花红烛祭奠先人陈氏墓园位于马山镇湖山村地界,坐落在一座不高的土坡上.这里除了陈西滢夫妇墓外,还有陈西滢父母陈仲英.杨文贞的合葬墓.陈仲

“游子走得再远,心中系着故乡,无锡是我的家!”10月19日上午,在报记者、滨湖区文体局人员等的陪同下,无锡籍文化名人陈西滢、凌叔华夫妇的女儿,78岁的陈小滢携儿子陈思源、儿媳梁伟来到位于太湖之滨姚湾的陈氏墓园,为陈家先人扫墓。由于腿脚不便,陈小滢行走离不开拐杖。环视着墓园中的一草一木,尤其当年墓园中的小树如今都已枝繁叶茂,触景生情,她一次次动情落泪……

鲜花红烛祭奠先人

陈氏墓园位于马山镇湖山村地界,坐落在一座不高的土坡上。这里除了陈西滢夫妇墓外,还有陈西滢父母陈仲英、杨文贞的合葬墓。陈仲英曾与吴稚晖(吴稚晖是陈小滢的叔公)等人发起赴法国勤工俭学。还有陈西滢的姐姐陈浣、妹妹陈汲的墓(陈汲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夫人)。

站在祖父母的墓前,凝望着不远处父母的陵墓,陈小滢忍不住泪水纵横。两束鲜花,两秉红烛,三炷妙香,她的儿子、儿媳等摆好了供品,众人依次上前鞠躬祭奠。陈小滢常年居住在英国,今年3月丈夫去世后,她便回到北京和儿子儿媳同住。“我给儿子取名叫陈思源,是要让他不忘先人,不要忘记祖国和家乡”。

陈小滢精神矍铄,头脑清晰,中文流利,只是腿脚有些不灵便,在儿子的搀扶下,她来到先人的墓前。“上一次来还是2003年,当时我和丈夫、思源一起来的。这次带着儿媳一起过来扫墓,落叶归根啊,我日夜都在思念我的亲人,早就想来无锡看他们了。”言谈中,陈小滢不时忆起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光。时隔八年,再次来到陈氏墓园祭奠先人,红烛燃尽,她仍迟迟不肯离开。

再议旧事正说西滢

知道陈小滢是因为她是陈西滢的女儿,大凡知道陈西滢这个名字的,多是因为他被鲁迅骂过。

陈西滢是鲁迅笔战史上的第一个论敌,按照以往中国人的惯常思维来理解,被好人骂的肯定是坏人。于是,各种读物乃至中学教科书都把他视为坏人,这便是陈西滢“名气”的由来。

“我的父亲其实是个很含蓄的人,他很少说什么,从不说别人的坏话,他也从未讲过鲁迅的坏话,况且他比鲁迅小二十几岁,算是晚辈了”。陈小滢回忆说,“1975年我回国时,好像是在南京吧,看到博物馆里介绍父亲还贴着‘反动文人’的标语,吓得当时我都不敢说我是陈西滢的女儿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开放,渐渐有人想起了这位被遗忘的文化名人。“八十年代《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母亲和萧乾的通信,信中提到了父亲,人民日报都已经登出来了,算是给我父亲平反了”。

《无锡史志》编委、纪实作家薛镇歧对陈西滢夫妇的文学成就颇有研究。多年来,每逢清明,他都会自己捧上一束鲜花为他们扫墓。10月19日,他一直陪同着陈小滢。薛老师告诉记者,陈西滢和凌叔华在现代文学史上绝对称得上是大家。有人认为,得益于深悟英国散文之妙谛,陈西滢这辈子文学生涯里唯一的一本《西滢闲话》,足以让他跻身中国现代散文十八家之列。陈西滢的朋友梁实秋说,西滢笔下如行云流水,有意态从容的趣味;才女苏雪林则赞其文笔晶莹剔透,无半点尘渣绕其笔端。多年的留学经历使陈西滢习惯了英国文化的理智和有序,也使得他对当时中国的一切都带有几分偏见。